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章 革命“投名状”
。端方也是被攻击的靶子,但他毕竟在外手握雄兵,自然无恙。端方很见机,随风调头,来了个“左满舵”,从坚决要求镇压闹事者变成了坚决要求释放无辜者,而“川乱缘起”也被他改为“实由官民交哄而成”,并弹劾了赵尔丰等四川官员。中央政府下令将被弹劾者革职拿问。

    最为关键的是,在兵变之后,赵尔丰手上仍有3000名全副武装的巡防军,这是他精选的警卫部队,所有军官都是效忠于他的。而此时城内的军队已经乱的乱、散的散,真正有点战斗力的只有尹昌衡带的数百人及罗纶手下的同志军。尹昌衡人数不够,罗纶的会党力量搞搞骚扰、做做警察可以,与军队作战是不可能有取胜把握的,赵尔丰若真是幕后推动者,此时便是好机会。然而他非但没有行动,反而听信尹昌衡的花言巧语,将卫队调出城外,结果导致自己的死亡。

    亲身经历了四川大动乱的郭沫若,日后感慨说,“岑春煊并没有入夔门一步,而入了夔门的端午桥(端方)就没出夔门一步”,端方“如果有岑春煊那样的聪明,率性把胡子剃了,一个人改装逃走或许到现在都还活着,他的《陶斋吉金录》或许有再续三续出现了,但是他到底没有这样的幽默”。

    蒲殿俊在都督府宪兵营营长汤存心(仲桓)的保护下,跑到东校场演武厅,由几个士兵背着他上了城墙,避开乱兵,逃到同在城根下的周善培开办的幼孩工厂(童装童具工厂),才赶紧换下那身金灿灿的都督礼服,穿上蓝布衫,继续逃跑,结束了12天的都督生涯。

    郭沫若记下了民众对赵尔丰之死的微妙反应:“他病了,全无抵抗地遭了别人的屠杀,尽管在他生前人人曾经以‘屠户’目之。待他一死,大家对他却隐隐有些惋惜起来。”

    新任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26岁的尹昌衡,简短地公布了他的罪状,然后向着围观的看客们问:“这个杀人不眨眼的赵屠户,该怎么办?”看客们齐声回答:“杀!杀!”

    郭沫若记下了民众对赵尔丰之死的微妙反应:“他病了,全无抵抗地遭了别人的屠杀,尽管在他生前人人曾经以‘屠户’目之。待他一死,大家对他却隐隐有些惋惜起来。”

    赵尔丰被四名强壮的士兵按着,坐在地上。

    1911年12月22日,冬至日的凌晨,阴冷的朔风吹拂着他满头的白发,家人已经在地上为他铺了块大红的毡子。闻讯赶来的人群挤满了明远楼下的空地,荷枪实弹的士兵们艰难地维护着秩序。

    这一切都要从蒲殿俊的阅兵说起。蒲殿俊新任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没几天,便执意要进行大阅兵,过过当老大的瘾。

    蒲殿俊说:“罗梓卿没有这么荒唐。”

    11月8日,赵尔丰再度上奏,弹劾端方“诡谲反复,希图见好于川民谬信讹言,罔究事实”,已经安定的人心被他又搅乱了,而且他罗织罪名弹劾官员,弄得官员们人人自危,将领们在前线也不敢用力。赵尔丰指责端方上任后躲在武昌,天天电报逼迫自己采取强硬手段,而带兵入川后却又不顾成都当时正是危急,非要绕道重庆,等到武汉、宜昌失守,已无退路,仓皇失措,不顾国家利害,只考虑一己安危,“川事为之一误再误,不可收拾”。赵尔丰甚至断言:“端方到省(成都)之日,即将为川人独立之时。”

    拿着赵尔丰人头当投名状的尹昌衡,几年后被袁世凯诱捕——赵尔巽要为其弟报仇,赵尔丰之女又是袁世凯的三儿媳。多亏尹昌衡还曾经认过段祺瑞为老师,才保住了性命。这位果敢的时代骄子,出狱后就远离名利场,以教书写书为生。

    正在兴头上的蒲殿俊,哪里肯听!1911年12月8日上午9点,大阅兵在成都东校场外如期进行。军乐铿锵,刺刀佩剑闪亮,蒲殿俊正沉浸于兴奋之中,忽然士兵们骚动起来,后边的士兵对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辛亥:计划外革命·1911年的民生与民声简介 >辛亥:计划外革命·1911年的民生与民声目录 > 第十章 革命“投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