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合肥篇
    与“十里洋场”的大上海相比,合肥是个小地方。清末安徽省会是安庆。合肥只是庐州府治所在的县。

    不过,生长于小地方的人中并不一定就没有“人精”问世。在黎民匍匐的平川上,偶尔也会冒出个超凡脱俗的山头来,他们似乎把本土的前后多少代的运气都独占了。一旦风云际会,天空在他们头顶晴了一刻,他们立时就会绿意盎然,招风揽雨,成为影响半壁江山气候的巨峰。

    北洋时代,这样的山头还真有几个——当过大总统的直系军人首领曹锟,早年是津门的布贩子;当过陆海军大元帅的奉系老大张作霖,原先是辽宁海城县的乡间兽医,后来给土匪钉马掌钉上了瘾,干脆也落草成了“胡子”;山东蓬莱的秀才吴佩孚,从军前曾是沦落北京街头的算命先生;当过国务总理的另一位山东籍军阀靳云鹏,小时候曾跟随母亲沿街叫卖煎饼……

    数数这几座北洋时代的山头即可窥知,那个时代,看重的是个人能力而不是家庭出身。

    与上面提到的那几位北洋大佬相比,段祺瑞的出身要光荣一些,他是正宗的将门之后,其祖父乃前清正二品的总兵。

    《合肥段氏族谱》上说,段家系明代自江西饶州迁至安徽的。但段祺瑞的三女儿段式巽却听父亲说,段家是清道光年间才从饶州到安徽的。段女士对其父的种种回忆,是我从合肥市政协的文史专家戴健兄那儿听来的。因工作关系,戴健曾于段女士生前到上海采访过她。

    段氏落户皖省后,世代以农耕为生。到了段祺瑞祖父段佩这儿,命运发生了改变,段家由寻常而显赫。附近大潜山好汉刘铭传,贩卖私盐兼打家劫舍,日子过得快活。段佩看得眼热,便入刘氏团伙,在保家卫乡的同时,也干过杀人越货的勾当。太平军汹汹北上荡涤皖省时,刘铭传响应国家号召大办团练,借机洗白个人及属下的历史污点,段佩随之成为一名“基干民兵”。同治元年(1862年),刘铭传的准军事部队被回省招募子弟兵的合肥籍李鸿章编入淮军,段佩也由此成为国家正规军“铭字营”里的一名中级军官,常年在外征战。

    同治四年二月初九(1865年3月6日),段家添丁,启字辈的启瑞出生。其时,祸及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王朝在安徽人(淮军)的不懈击打下刚刚崩塌,而捻军尚在被追剿中。平乱尚未成功,段佩仍在营中。

    因段佩曾跟刘铭传杀死过本地刘枬、刘枢两个土豪,其子段从文(段祺瑞之父)为避仇家报复,遂迁徙至邻县寿州定居,时段启瑞方四岁。翌年,已是“铭军”直属马队三营统领的段佩衣锦还乡探亲访友,段家不再惧怕刘家,便又迁回肥西县,在大东郢置地建房,并购田产百余亩。段家从老实巴交的农户一举成为靠出租耕地为业的地主。

    段启瑞没遗传父亲的软弱性格,倒是继承了祖父的刚烈尚武的基因,自幼便向往戎马报国兼富家的生涯。七岁那年,他便被爷爷接到苏北宿迁营房,并在附近村里始读私塾。未来的结发妻子吴氏,也是那会儿爷爷看好的,是宿迁一位举人的闺女。然而,十四岁那年,已是提督衔记名总兵的祖父猝然病故。他只得中断学业,扶柩回籍。六百里路辛酸泪,少年初识愁滋味。

    回乡后,他把名字改成了“祺瑞”。祺者,吉祥也。段氏希望吉祥罩运之意不言而喻。

    改名却并没带来吉祥,失去将军的将军府,家道倏然中落。而段从文也够窝囊的,坐拥百余亩良田,竟使日子越过越差,后来连段祺瑞在附近村里续读私塾的“束脩”也拿不出了!于是,断了科考念想的段祺瑞只好另觅出路。十六岁那年,他怀揣一块银圆,步行了两千华里赶到山东威海,投奔在那里当管带(营长)的族叔段从德,当了一名“补营哨书”。在传统社会,从军是一个没能踏上科考之路的将门之后的唯一选择。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12-1928:文武北洋·枭雄篇简介 >1912-1928:文武北洋·枭雄篇目录 > 合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