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合肥篇

    数算一下,段祺瑞在合肥前后总共才住了四年,且是童蒙时代,但却一辈子被人称作了“合肥”。其实,合肥并没给他带来太多的欢乐。

    就在段祺瑞到山东威海当兵的第二年,父亲千里迢迢去探营。万不料,段从文带着儿子节省下来的银两返乡途中,就在离家乡只剩几十里路程的时候,夜间,两个同伴起了歹意,将他害死,把他藏在腰带里的银两洗劫一空!段祺瑞闻噩耗痛不欲生,欲请假回乡报案并料理后事,却没被上司批准(晚清的军纪显然比我们想象的严,即令有当官的叔叔也不管用)。他只好驰函合肥知县,恳请缉凶正法。母亲范氏在凶犯落案被正法后不久,便扔下十几岁的女儿启英和两个不到十岁的儿子启辅、启勋忧悒而殁,在亡夫去世半年后与之相会于黄泉之下。这一次,上司终于准假让段祺瑞回籍发丧了。半年之内,父母双双死于非命,骨肉同胞寄养人家,试想,血气方刚的段祺瑞该怎样地悲愤与苦恼!

    假满后,十七岁的段祺瑞返回威海营中。

    到了这会儿,就该说说“李合肥”李鸿章了。

    近百年,中国有两位“合肥”权重一时,而且,都在生前和身后被骂为“卖国贼”。“李合肥”比“段合肥”大四十二岁,是爷爷辈的乡贤。出自同一片土地,同为一代人雄,同样风光了大半辈子,却又同在国难当头之际含恨而终,真是殊途同归。

    若论文化素养与治国才略,段合肥面对李合肥不知要自惭多少回!因为李鸿章乃久负清誉的乡间大才子、京城名翰林,更是大清国的中兴之名臣、国家之栋梁,充满政治智慧且深谙为官之道,生前把能得到的政治待遇全得到了,如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一等肃毅侯等等,乃有清一代至尊至崇的汉臣;而段祺瑞则是个不擅言辞且不喜文墨的赳赳武夫,性情刚直意志坚定但却缺少圆通韧性,这对一个身置乱世且对手往往不按套路出牌的政治家来说,或许是致命的人格缺陷。

    段合肥对李合肥的感戴是不言而喻的。作为后来的治国者,段祺瑞深知,若不是当年李中堂帮清廷设计出“以夷制夷”的外交政策,并身体力行苦撑危局,列强或可吞掉中国更多的领土和利益;身为淮军这一既得利益集团的末梢成员,段祺瑞心里当然清楚:若不是李大人回籍组建淮军并带领子弟兵东西征战,也就不会有他段家的出人头地。

    李鸿章对段祺瑞的直接影响,是在小段从军四年之后——正是李鸿章在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任上创办了天津武备学堂(亦称北洋武备学堂),招收品学兼优的军人入学,这才一举改变了二十岁的段祺瑞的人生轨迹。发愤图强的段祺瑞,以第一名的超好成绩考取该学堂第一期预备生,在步、骑、炮、工、辎五个专业中,他选了最具技术含量与战争威力的炮科。

    当然,“小合肥”也很给“老合肥”争气。这个李中堂的小老乡,“每届学校试验,辄冠其侪辈”。某次,李中堂检阅学生们军事操练,发现炮科成绩最优者段某,正是当年跟自己征战的部将段佩的孙子。当即,李大人领首赞曰:“可用之才。”

    入校一年后,二十一岁的段祺瑞到江苏宿迁娶回当年祖父为他订好亲的吴氏——瞧见了吧?早在一百三十年以前,在校大学生就可以结婚了。

    二十二岁时,段祺瑞以“最优等”的成绩从武备学堂炮科毕业,被派往旅顺口督修炮台。仅一年,机会再次光临——李中堂欲派优秀青年军官赴德国研修。已经淡出李大人视线的段祺瑞,再次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于是,李中堂大笔一挥,段祺瑞和吴鼎元、商德全、孔庆塘、滕毓藻五位优秀考生就跟着督学荫昌去了德国。

    在德国,段祺瑞有一年半的时间与四位同学在帝国柏林军事学院攻读现代军事课程。学业结束后,段祺瑞奉命一个人在克虏伯兵工厂实习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12-1928:文武北洋·枭雄篇简介 >1912-1928:文武北洋·枭雄篇目录 > 合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