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忆华宫
    北京西餐馆的出现要晚于上海和天津,上海的一品香和天津的利顺德早在清光绪年间就开始经营西餐了。北京资格最老的西餐馆当属开设在前门外廊房头条的撷英番菜馆,也是开创于清末,稍晚于上海和天津。撷英的排场不大,但因初期无竞争对手,也着实红火了一阵子,更兼经营方式灵活,除了正餐、份饭、咖啡茶点之外,还附带外送业务。因此,一直维持了三十多年,直到三十年代末歇业。

    民国以后,北京的西餐馆逐渐增多,比较有名的如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崇内大街船板胡同西口的韩记饭店、东安市场的森隆饭庄、西单南的大美餐厅、东单北大街的福生食堂、前外陕西巷的鑫华、前门内司法部街的华美、东单三条的泰安红楼、东安市场南花园的国强和吉士林以及东安门大街路北的华宫食堂。解放后开业的则有东安市场南端的和平餐厅、南河沿欧美同学会内的文化餐厅和北京展览馆的莫斯科餐厅、新侨饭店内的新侨餐厅、长安戏院旁的大地餐厅。在这些西餐馆中,来今雨轩与森隆是中西餐兼营的,后来西餐业务逐渐停顿。国强最早是咖啡馆兼营西餐,后来被和平餐厅所取代,一度曾搬到西郊翠微路商场东侧。韩记饭店是楼下肠子铺,楼上西餐厅,至于大美、华美、泰安红楼,经营时间都不算太长。再有如大栅栏内的二妙堂、东安市场的荣华斋、中山公园的柏斯馨,都属咖啡馆性质,以经营西点、小吃和三明治为主,算不得西餐馆。解放后开业的和平、新侨和莫斯科餐厅三处,均属国营,规模宏大,装修讲究,以英、法、俄式西餐为号召,是旧时西餐馆不能相比的。

    跨越新旧中国两个时代,而经营时间较长的则要算是华宫食堂了。华宫开创于三十年代中,关闭于六十年代初,前后凡三十余年,地点不变,规模始终如一,以“小国寡民”的形式持续了这样长的时间,实属不易。

    华宫的创办人是王蔼依和王谈恕,到了五十年代,我记得经理姓杨,秃头矮胖,一口天津话,人非常热情。我的祖母和外祖父都是华宫的常客。因此我在童年时代,华宫是经常去的地方,熟得不能再熟了。对那里的环境和经营至今记忆犹新。

    华宫在今天东安门大街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的位置,马路对面是原中国集邮公司和儿童剧场(原真光电影院,开创于1921年,1950年2月改名为北京剧场,1961年改名为中国儿童剧场)。这三个地方与我的童年时代结下了不解之缘。孩提之时,我对华宫的兴趣远没有它对面的那两个地方更浓厚。

    中国集邮公司是1955年1月在东安门大街开始营业的,出售新中国邮票和部分社会主义国家邮票。直至今天,这座两层的灰砖楼依然如故地临着东安门大街,虽然历经四十多年的风雨沧桑,内部几经装修,但外观结构丝毫没有变。也正是因为与家中长辈去华宫吃饭,我才认识了这家集邮公司,它在我童年的视野中打开了一扇窗,认识了那些花花绿绿的小纸头,那一片呈现着奇光异彩的世界,从而走进那个世界,再也没有走出来。如今,那里是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的办公机构,而我也曾是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二、三届的全国理事,全国学术委员会的委员,仍与那里有着密切的关系。四十多年的缘分,不能不说与华宫有着直接的关系。

    余生也晚,真光电影院的时代我没有赶上,但北京剧场与中国儿童剧场的两个时期,我却是赶上了的。

    年以前,首都剧场尚未竣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名剧如《龙须沟》、、《雷雨》等都是在这里上演的。后来一度交北京京剧团使用。从1958年开始,又由中国儿童剧院接管,我曾在那里看过《马兰花》等许多的儿童剧,从此也和戏剧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今天,戏剧与戏曲仍是我生活与工作中的一部分,这也与去华宫有着密切的关系。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老饕漫笔·近五十年饮馔摭忆简介 >老饕漫笔·近五十年饮馔摭忆目录 > 忆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