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川陕甘计划”
,他们有可能按兵不动,作壁上观。而消灭胡宗南部,正是粉碎蒋介石“川陕会剿”计划的重要一着棋。第二,碧口和文、武、成、康地区,座于汉水和白龙江流域,临山傍水,人口不少,利于我军解决物资和兵员补充问题,摆脱眼前的困难。第三,依托老区,进取甘南,比较稳妥可靠。我军进退自如,有回旋周转余地,不致造成无后方作战的危险。

    会议着重讨论了徐向前提出的“川陕甘计划”。大家认为,反“六路围攻”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根据地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受到严重损失,仅伤员就有好几千,兵员补充困难,大量土地荒芜,粮食供应日益紧张,刘湘及其他四川军阀的部队在根据地四周层层封锁,正在酝酿下一次“围剿”,严峻的形势并没有从根本上改观。根据地要发展,必须要有更为广阔的战略空间,下一步应主动配合中央红军的行动,力求向外发展,不必死守川北苏区。根据这一思想,会议一致同意徐向前的“川陕甘计划”。

    胡宗南部是蒋军嫡系,部队训练有素,装备最好,是蒋介石的拳头部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将这样一支部队列为重点打击对象呢?清江渡会议将胡宗南定为主要打击对象有两重目的。一是胡宗南驻防在甘肃天水,其部队控制着陇南一带,红四方面军部队要执行“川陕甘计划”向陇南发展,一定要和胡宗南部发生战斗;二是要解决部队的武器装备问题。张国焘回忆:

    我军……兵力人数虽在五万左右,但实际能作战的枪支不到两万,其中多半是土制货,是从四川军阀作战缴来的次等货色,而且枪支在作战中损毁极易。因而同志们多引以为忧,认为只有与蒋的嫡系部队作战,才能缴获较好的枪弹来补充自己。

    红军创建之初没有兵工厂,以后即使有了兵工厂,也只能修修补补,与规模化批量生产相距甚远,技术水平与质量更是无从谈起,所以红军自诞生以来就是靠夺取敌人的装备来武装自己。无论是在鄂豫皖还是在川陕,红四方面军的交战对手主要是蒋介石的杂牌军,这些地方军阀的装备也是建立在自己的兵工厂生产为主少量进口为辅的基础上的,所以,红军打谁,就缴获谁的装备,由此造成装备的杂、乱、差,除了质量参差不齐外,大量的步枪、机枪、炮的口径都不一样,这给后勤补给带来极大困难。有一支部队在阻击敌人时,弹尽粮绝,团长命令到敌人死尸上去找弹药,好不容易找来了一大堆子弹,一装枪却发现绝大部分不能用,战士们最后只有用大刀和石头与敌人拼命。那么,红四方面军部队的武器装备究竟如何呢?根据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的要求,在嘉陵江战役前,全军各部统计武器装备以评估战斗力。红四军第十师刘世模部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部队,其麾下二十八团、三十六团是第十师的两只铁拳头,但这两只铁拳头的装备却是人均不到一支枪、一颗手榴弹、一把刺刀,万国造的枪械子弹口径各异。主力部队的装备尚且如此,其他非主力部队可想而知。这也是为什么每次战斗战士们总是以大刀对付敌人的原因。而胡宗南部全部配备德式装备,正因为如此,执行“川陕甘计划”,打击盘踞在川陕甘边的胡宗南部,获取良好的武器装备一直是红四方面军领导层的一个重要构想。徐向前认为:

    从各方面条件看,这个计划是能够实现的。只要我们集中三个军以上的精锐部队突然出击,不惜花上大的代价拿下甘南的战略要地碧口,打开战局,搞掉胡宗南,我军就能缴获一批自动步枪、火炮,装备会大大加强,弹药也能得到很大补充。有了新的根据地,既能减轻老区人民负担,又能解决粮食、兵员等困难。粉碎敌人的“川陕会剿”,要好办得多。

    会议决定对部队编制进行调整,调整后,红四方面军下辖第四、九、三十、三十一和三十三军。

    第四军:十师(二十八、三十、三十四、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简介 >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目录 > “川陕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