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 救国?误国?国人鄙弃蒋介石既定国策
、农民、贫农、士兵生活,释放因爱国而遭拘禁的政治犯,保障民众集会、结社、言论、出版、武装之自由等为纲领。会上,成立了军事委员会,以冯玉祥、方振武、孙良诚、吉鸿昌、宣侠父等11人为常委。

    会后,冯玉祥任命吉鸿昌为北路前敌总指挥,后又委派方振武为北路前敌总司令,出兵收复察省失地。抗日同盟军在一个月内攻克康保、宝昌、沽源、多伦等地,使察省失地全部收复。

    抗日同盟军的捷报震惊中外,全国人民受到极大鼓舞。冯玉祥决心乘胜前进,进一步收复失地。7月27日,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收复东北四省计划委员会,亲任委员长,下设秘书、政治、军事、经济等局。此时,抗日同盟军已发展到10万多人,照此发展下去,当可对遏制日军进犯华北发挥有力作用。

    但是,冯玉祥此举无疑公开挑战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这是蒋所不能容许的。蒋授意军政部长何应钦诬蔑抗日同盟军会“惹祸”。冯玉祥据理进行反击。他在向全国的通电中说:“查多伦失于5月1日,沽源失于5月24日,而玉祥兴师抗日,则在5月26日,实通此处,不容缓图。而人之片面宣传,竟谓因玉祥之奋起,始引致日军之来侵。果诚如此,则东北四省,何以在不抵抗主义下,完全丧失?夫以地事日,有如以肉投绥虎,地不尽,侵略不停。”

    蒋介石则亲自指责冯玉祥是“联俄”、“联日”,“割地自雄”。

    汪精卫也加入到反对冯玉祥抗日的行列。7月28日,蒋、汪在庐山发表联合声明,给冯玉祥加上了“擅立各种军政名义”、“妨碍统一政令”、“妨碍中央边防计划”、“滥收散军土匪”、“煸扬赤焰”等罪名。

    与此同时,蒋介石电令何应钦:对同盟军“速筹军事之彻底解决办法”。何应钦在数度派人力劝冯玉祥取消抗日同盟军无果的情况下,一面下令庞炳勋、冯钦哉率两个军向察省推进,派孙德荃、关麟徵、冯占海各部开往沙城、怀来、延庆等地集结待命,企图用武力威逼冯玉祥就范;一面与关东军要员土肥原二联络,秘密商定协同进攻抗日同盟军。在腹背受敌,政治、军事、经济都受到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为了保存抗日实力,冯玉祥不得不于8月4日接受何应钦提出的取消抗日同盟军总司令的名义,让出张家口、宣化,让宋哲元回察主政等条件。

    轰轰烈烈的抗日同盟军察北抗战被蒋介石压制了,但由此激起的全民族抗日火焰却熊熊燃烧起来,而这是南京国民政府无法扑灭的。

    ★民怨遍及全国:蒋介石的误国政策招致民众、学子持续不断的示威游行。违背民意、触犯众怒对南京国民政府构成的威胁在1936年达到高潮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中国古语形容的是老百姓与当政者的关系问题。人们常常注意的是它的前半句“水能载舟”,即当政者是依靠老百姓的认同才能维持政权。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探讨,后半句则更加重要,即民心是不可违的。南京国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后,不断感受到违背民意、招致众怒所带来的政治威胁。这种威胁在1936年进入高潮。在1935年最后几天里由一二·九爱国运动掀起的抗日浪潮,到1936年不仅没有平息的意思,而且向全社会迅速扩展。

    国际社会的支持也给中国学生运动以鼓舞。世界学联获悉北平学生发起爱国学生运动后,立即决定在全世界发起援助中国运动。并致函中国学生,说:“在学生运动悠久的历史中,没有一次运动能比得上这次更有毅力和勇气,没有一次运动能比得上这次更统一,没有一次的领导联系得像这样的好。我们看到你们在中国民族解放斗争的前线上,能如此自觉,我们也觉得十二万分的光荣。”

    世界学联的这封信,立即得到英、美各大学的热烈拥护。为此,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简介 >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目录 > 第二章 救国?误国?国人鄙弃蒋介石既定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