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章 审蒋?放蒋?英美日苏斗智斗法
对日本将更有利。于是,即令日本驻英国大使与汪精卫的代表曾仲鸣秘密接触,对汪精卫回国达成谅解。

    受德国和日本的鼓励,汪精卫在日内瓦召开了一个中国驻欧洲外交使团的首长会议,与会代表包括中国驻法、英、德、意等国的大使。会后,汪精卫向报界发表声明,对中国的不幸感到痛心,谴责西安叛逆,宣布他将立即返回中国。汪精卫把这次事件视为排斥蒋介石,恢复自己在南京国民政府中领导地位的机会。在日内瓦,他还计划回国后立即发动一场镇压共产党的运动。

    日本对亲日派的举动表示欢迎。为了表示日本的诚意,从15日起,在青岛登陆镇压罢工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开始撤退。17日,日本关东军发表声明说,只要国民政府“反共防共”,日本将“不惜给予援助”。随后,日军在绥东的进攻亦开始停止。而当南京国民政府作出讨伐西安的决定后,东京、大阪的《朝日新闻》均发表社论,欢呼南京的一致反共和讨伐张、杨。日本驻华大使川樾也向新闻界吹风:“即使南京没有了委员长(指蒋介石),中央政府看来也相当稳固”,“鉴于这种现实,中国应当面向新的光明”,此番话已赤裸裸地表明,日本对于亲日派取蒋代之的支持。

    22日,《大公报》的张季鸾致电杨虎城,描述了日本对于西安事变的深层意愿。即:“日盼蒋速死,近甚失望。次盼陕大战,故停攻绥。”

    这就是日本对于西安事变的真实态度。

    ★英、美:既考虑本国在华利益和侨民安全,又着眼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友好关系”。遏制日本对华侵略、维护其在华利益的需要,极愿事变所涉及各方选择“和解保蒋”

    英、美两国一向支持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但是,他们的支持不是无缘无故的,英国支持蒋介石政权是为了维持东南亚殖民地的稳定,而美国支持蒋是为了维持太平洋的均势,因而英美愿意共同遏制日本的对华侵略。事变发生后,英美都希望保持蒋介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不希望再发生内战,因而极愿以和平方式解决事变。

    英国驻华大使许阁森12月13日两次致电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报告蒋在西安被扣的情况。他认为,“这次事变的直接原因,就是蒋介石命令把受怀疑的张学良的部队调往福建。”许阁森估计,两广地方实力派不会支持张、杨,“韩复榘、阎锡山等人是支持中央政府的”。至于国外,虽然日本报纸宣称“张学良也许同苏联达成协议”,但许阁森认为,“这是极不可能的”。因为,“蒋介石及中央政府一直努力保持同苏联的良好关系。基于对日本的共同厌恶,他们走到一起了。我不相信苏联会傻到去支持张学良的冒险,从而去削弱中国的抗日阵线”。综合上述分析,许阁森向艾登报告说:“我倾向于认为蒋介石本人并无危险。”

    英国也认为,对西安事变的处理如果举措不当,将会引发内战。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西安事变是“反日感情的爆发”,认为,如果爆发大规模内战,将使“南京削弱、分裂”,而国内和平则可以强硬对日。上海《字林西报》的社论也指出:“应力求制止可怕的内战。”这些观点与中共的主张几近相似。

    于是,英国驻华大使奉政府之命,向孔祥熙表示愿意从中调解。在得到中方支持后,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建议采取如下办法:由英国出面斡旋,保证张学良安全,即让张“乘飞机到天津或上海,到那儿我们也许能帮助他,他也可以随时离开这个国家”。

    12月17日,艾登将此建议电告英国驻华大使许阁森,征询他的意见,并请他联系端纳。第二天,许阁森复电艾登说:“端纳现在西安。我见到了孔(祥熙),他欢迎您的建议,如果您能推进这一安排,他将十分感谢。”这样,英国政府就将这个建议的备忘录送交美国国务院,“探寻美国政府是否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简介 >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目录 > 第六章 审蒋?放蒋?英美日苏斗智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