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章 支援前线
、筹粮,同时更有第一线随军民工的动员与组织任务,亦非常紧迫的需要完成。故在整个过程中,虽然战争的发展是分了几个阶段,而在苏北这些地区(主要是五、六专区)的支前任务上,却一直是保持着连续与非常紧张的状态。

    至元月上旬,全部战役结束以后,因有许多善后工作需要完成,主要的如伤员转运,前方余粮的分散,发放工资等,故对整个支前人员及民工的复员工作直到年关前后(2月初)才大体办理完毕,接着就开始了驻军供应与渡江战役的准备工作。

    二

    从9月份南部开始运粮转运时起,到整个任务结束为止,苏北地区共动员与完成各种人力物力的统计数字是:

    (一)民力动员:

    1.第一线随军民工计有10.5万人(包括常备民工1.3万人),平均每人服务60天,合计为630万工。

    2.第二线长途转运民工(包括船工及牛车驮驴等人工),计有52万人,平均每人服务30天,合计约为1560万工。

    3.参加后方短途运面送粮及修路造桥等民力,计有45万人,平均每人服务10天,合计为450万工。

    大车运输队赶运粮食上前线

    综上,全地区前后参加淮海战役服务的共计有107.5万人,合2640万工(后方磨粮等未计)。其中,除有6.8万人为南部一、二、九专区动员外,其余均是由五、六专区负担。在五、六专区所负担数字中,约占当时这两个专区总人口600万人的16%。在六专区的绝大多数地区及五专区靠近西部的涟东、滨海、阜东、阜宁等地区,当时供应任务最紧张的一个时期,完全是全民动员,所有全劳动力均是绝大多数或全部的参加了前方长途服务,后方生产磨面、短途送面则多是组织老弱妇女负责的。而在六专区,则因为男劳动力不够需要,便动员了8950个妇女参加长途运粮,551个妇女参加担架队,有60万妇女参加磨面,五专区亦有不少妇女参加了前方服务。

    (二)前后动员到前方与二线服务的牲畜及船只等各种主要工具(内中车辆工具本来就少,各地均是采取歇人不歇工具轮换使用的),计有牛7500头,驮驴、驮马1.076万头,牛车2500辆,小车约8万辆,担架15万副,船3400只以上,数字均不包括短途运输及磨面牲畜统计。其中,船只动员绝大部分是南部地区组织运粮之用,五、六专区动员船只合计仅有800余条,多系用作搭架船桥,少数的参加短途粮运。其他牲畜车辆则绝大部分为五、六专区动员。

    (三)粮食供应:运到前方实有的粮食数字计有3763万斤(内六专区运3313万斤,五专区运450万斤)。就地筹粮供给的计有6521万斤(筹粮供应上要是在江淮地区,内中一部分是在六专区)。在所运的粮食中,因为路线太长,内中大部分是包括长江边节节转运的。从长江边到战场近千里路,又无现代交通工具,全靠土车、牛车,故在运费的消耗上数字是很大,前后计消耗粮2010万斤,占实运数字平均是53%强,最高的竟有达到150%。连同运费算粮在内,则苏北地区在淮海战役中消耗粮食是5773万斤(六专区就地供应粮不在内)。

    (四)交通建设(五、六分区):计有公路18条,1890里,牛车路11条,676里,桥201座,740孔。

    (摘自江苏省档案馆所存原稿)

    曹荻秋关于江淮区支前工作向华中工委及华东局的综合报告

    (1948年12月)

    11、12两月的综合报告支前工作

    (一)自淮海战役开始至12月20日为止,以40天计算江淮二、三分区所动员之民工,除修路、架桥、磨面、筑工事及其他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淮海战役实录简介 >淮海战役实录目录 > 第六章 支援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