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章 支援前线
痛可减退?

    部队连续作战,急需兵员补充。解放区人民响应党提出的“到前线去,到主力去”的号召。鲁中南、渤海、胶东调了14个地方武装装干团和2.5万名新兵开赴前线,及时补充了主力。广大群众掀起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上战场的参军运动。劳动英雄郑信送子参军;贫农刘树铎、刘树厚兄弟二人相争入伍;区妇联主任钱秀清写信动员未婚夫上前线杀敌;尉氏县荣庄、南席两区400名青年自愿参军;豫西6000青壮年光荣入伍;胶东万余子弟兵待命出征;渤海1.6万青壮年源源开赴淮海前线。淮海战役前后,仅山东省就动员了16.8万名青壮年参军。从而,保证了我军大兵团连续作战的兵员补充。

    时任鲁中南支前委员会主任的高克亭说:淮海战役开始后,当我军围歼黄伯韬兵团时,其他兄弟地区的民工正在陆续赶到,粮食、弹药的运输,伤员的转运任务很重。这时,鲁中南区党委,行署和各地委抽调了300多名干部,组织起支前的挑子队、小车连、担架团,率领浩浩荡荡的民工队伍奔赴前线。

    还派区党委党校教育长周星夫带领200多名学员干部奔赴淮海前线参加支前工作。沂东县战役前就已组织常备担架1130副,5859人,编成45个担架连,小车3067辆,6034人,民兵10个连,1860人;另外还组织了临时民工5682人。全县共组织起担负各种支前任务的民工1.9万多人。

    这些民工在歼灭黄伯韬兵团时,干部身先士卒,党员模范带头,抢运伤员,赶送军用物资,胜利完成了任务,受到了上级的表扬和奖励。临朐县南流区支前运粮,出动299辆小车,在往返640里的路途上,10天完成了9.6万多斤军粮的调运任务。

    在整个战役期间,鲁中南区共调用随军常备和2线转运民工34万多人,临时民工达140多万人。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完成政治任务的重要保证。鲁中南各级党组织,重视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政治工作干部,深入进行形势教育,开展诉苦运动,制定了《支前奖惩条例》,启发民工的阶级觉悟,大大鼓舞了广大民工争取立功受奖,为解放全中国做贡献的革命热情。久负盛名的莒南担架团,全团2797人,就有1428人在支前中立了功。其中有128人荣获“钢铁担架员”称号。平邑小车团全部民工1379人,人人立功受奖。沂山担架团民工孙永海荣立特等功,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淮海战役中,鲁中南民工的模范事迹至今仍广为流传。

    时任胶东区行政公署代主任的汪道涵回忆说:行署的支前命令就迅速传达到千家万户,出现了争相报名去支前的动人场面和许多感人的事迹。例如:栖霞县温泉区口子村,只有4名支前民工任务,而报名要求支前的达20多人,松山村只有5名支前民工任务,由于共产党员张福海带头报名,群众纷纷响应,报名支前的多达37人。莱西县孙受村已经复员的二等荣军吴导毅,不顾身有残疾,也坚决要求去支前。莱阳、莱东、莱西等县还有200多名妇女坚决要求上前线照顾伤员。据统计,这时胶东各区仅青壮年主动报名支前的就有近10万人。有不少家庭荣获一门三“状元”、二“状元”,有不少村荣获“支前模范村”的光荣称号。

    时任鲁中南行政公署副主任的张劲夫曾回忆说:淮海战役之所以支前工作搞得好,主要是:首先因为这时解放战争进入了第三个年头,全国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解放军在各地战场上捷报频传,连续取得胜利,人民群众已经看到了全国胜利的曙光,支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其次是山东解放区的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支援淮海战役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再就是这时山东已有了丰富的支前经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淮海战役实录简介 >淮海战役实录目录 > 第六章 支援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