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田埂上点燃的熊熊烽火
生意,又加上有个省劳模的身份,与外单位联合办企业很见效。“那两年我一下办了6个厂子,采取的土政策是:用地不要钱,把村上原来的老厂、旧厂改头换面都变成了‘苏州’‘无锡’大企业的分厂,这样一下便成了气候。”这是长江村办乡镇企业跨上的第一个台阶。
“借壳办分厂之后,又通过几年的发展,集体资金积累到了一定阶段,我就开始把目光放出去。”郁全和这时想做的事是:争取有一个哪怕是半个属于长江村的“拳头产品”。后来他打听到了上海三菱电梯厂正在进行一项电梯导轨国产化工程。于是郁全和便找到上海人,提出要揽这活。上海人问:你凭啥本领要搞这么个项目?郁全和说:这电梯导轨不就跟我们造船厂最后验收船只差不多的道理嘛!我们有造船验船的经验,所以来接你们的活。上海人笑出了声:你……你这个乡下人胆子倒是蛮大啊!又说:人家上海冶金研究所是这方面的权威专家,我们还给了他们90万元试制费,结果啥也没成功,你乡下人能行?郁全和不服了,把胸脯拍得“咚咚”响:我一分也不要你们的试制费,但产品要是合格,你就得收下!上海人面面相觑,负责该项技术工程的总工程师是个开明人士,说:“你要敢说这样的话,阿拉就跟你签协议。”“签吧!”郁全和卷起袖子,像上船去打渔。
不知道世界工业史和世界科学技术史到底怎么发展起来的!许多权威和专家没有干成的事,竟然让一些完全不懂行的人搞成功了。
郁全和清楚:长江村百姓和他郁全和可能搞出这个“电梯导轨”玩意会发大财,当然搞不出来也没关系,反正农民嘛,没啥丢脸的。但他想的还是假如能搞成功后的“发大财”景象。郁全和与上海人签完这份协议,心里喜滋滋的。
电梯导轨?那是什么玩意呀?郁全和在这之前甚至连电梯都没有乘过,现在却要来完成一项关于测验电梯的技术工程设备的研制,听起来有些像天方夜谭。
开始几天郁全和拿着那份协议书一直发呆,后来想到了找建筑公司,因为建筑公司给人家盖楼时就会接触电梯的安装。
行啊,你郁老板付钱我们就试试。建筑公司的朋友说。后来公司请了一位上海专业工程师,那个时候苏州很多乡镇开始请“星期天工程师”,这位电梯专家也是属于这个类型的聘用者,每月2000元酬金,但最后没能搞成,便悄悄溜走了。
这前后花去长江村8万元费用,郁全和感到很心疼。他到现场问情况,有人告诉他:公司的院子风水不好,里面有个坟地……“扯淡嘛!”郁全和一甩衣袖,说:“我自己来弄弄看。”
这是一个月亮高挂天际的夜晚。郁全和让几个参与研制的工人不停操作着那台失败了的导轨,左右前后、上下来回地一次次试验,又来回上下、前后左右地再一次次试验……
“问题出在这儿!”突然,俯身钻在试验机下端的郁全和大叫一声,“停!停停!”只见他拍了拍头上的屑尘,吃力地直起身,然后对身边的一位师傅说:“我们一起去做个小附件再试。”
花200元弄来的一个小附件安装上后,电梯导轨一举试验成功!喜讯报到建设部,领导和专家喜出望外:苏州的乡镇企业还真了不得啊!
上海人不能不服,有协议在先。于是郁全和一举在上海滩出了名,当然最得到实惠的还是长江村的百姓。
进入90年代后,长江村的乡镇企业已有相当规模。郁全和从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成立了“长江润发集团公司”,由于“润发”顺顺当当地发了大财,所以多次被江苏省和农业部评为“明星企业”。之后的十几年里,乡镇企业几经风浪,可长江村的“长江润发”始终激流勇进,一路高歌,企业发展蒸蒸直上。一个重要原因是上海人相信长江村,相信郁全和。宝钢下属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