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章 田埂上点燃的熊熊烽火
个子公司搬到了这里,这样的“大块头”来到小村子,你说长江村能不发大财吗?

    “长江润发”后来成为“长江润发集团”,还是上市公司。关键是郁全和这位被秦振华誉为“张家港精神的典范,江苏省农村工业的典范,全面协调发展的典范”的长江村领头人思想与作风时时处处显示了共产党员的风范,因而长江村不仅发展快速、健康,而且百姓实惠富足。我去采访所看到的今日长江村,实在令人羡慕。这里家家户户有别墅,村子里有四星级豪华宾馆,昔日海盗出没的小渔村早已变成了热闹繁华的江边小城……

    要把家乡打扮成人间的仙境……

    这首名为《我们是堂堂长江人》的歌曲,是长江村的村歌,它可能是全国惟一的一首村歌。郁全和告诉我,村里的乡亲们和这些年成为长江村新村民的几百名外地籍大学生都会唱这首歌,并且以此为骄傲。

    我还知道一件事:在长江村的乡镇企业发展非常好的时候,他们以“长江人的胸怀”,伸出双手热情帮助过许多贫困地区的农民兄弟,其中有为“18个农民按手印分田到户”的安徽凤阳小岗村修建了1000米长的村庄大道,并给每家每户送了一台电视机。至于长江村在江苏自己的省里帮助穷兄弟的事就更不知其数。郁全和对我说:长江村能做这些事,都是在当年创办乡镇企业时确立的“立村宗旨”——“艰苦创业,八方相助,效益为上,永不自满”指引下取得的。

    长江村是上世纪80年代苏州乡镇企业潮中涌现出的一朵绚丽之花。这朵绚丽之花一直没有凋零过,越开越艳丽,成为万里长江流域的万个村寨中最著名的“长江名花”之一。再说常熟的城东,这里也有一片气魄非凡的工业开发区,前些年它的名字叫“李桥村工业城”。有一次我路过那儿发现改叫“申大工业开发区”了,现在还真不知道它是不是又有了新名字。但我知道这块地还是叫李桥村,常熟市郊的一个农民开发的工业园区。

    这片开发区创业者的名字叫杜根根,很土的一个农民的名字,可这个人很了不得。1980年时,这位庄稼汉站在村头的那片低洼地上,面对远远隐约可见的常熟县城,对村民们说:“我们要修一条通往县城的康庄大道,否则就永远富不起来。”

    “杜书记啊,你看看天,还亮着呢!你是不是在白日做梦?哈哈……”当时有村民这样嘲讽杜根根。村民们这样嘲讽自己的村支书不是没有道理。常熟城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处在县城十几里路外的李桥村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这一城一乡就差那么十几里路,可在农民看来就是两重天——城里是天堂,我们农民只能过“头冲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

    李桥村处在一个十年九涝的低洼地,除了种水稻外,别他选择。虽然这里与县城近在咫尺,但就是这隔田隔村的十几里路,将李桥村人与常熟县城分成两重天。农民们不是没有想过要改变面貌,可就是想了也没有办法呀!

    杜根根说:“你们嘲笑我也罢,讽刺我也罢,路我是修定了。只要我这个村支书不下台,你们就看着我修这路有没有道理!”

    杜根根毕竟是村支书,群众中的威信摆在那儿。后来村民们听他细细一说,也就都过来支持他的修路计划。不过通往县城的路真的不那么容易修,除了李桥村穷得丁当响之外,这条路还必须经过邻村的地盘,这可是一件比没钱更难的事。

    “行啊杜根根,你要修路,拿钱来吧!”杜根根刚刚做完本村的思想工作,踏进邻村还没怎么开口,人家就把手伸得老长老长的——他们也是在讥笑杜根根“白日做梦”。

    “这路修好了,你们上县城比我们李桥村还近,最得利的是你们。噢,你们不仅不谢我,反来敲我的竹杠!岂有此理!”

    “嘘——你老杜要这么说,那你就别修这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的天堂·苏州改革开放30年全纪录简介 >我的天堂·苏州改革开放30年全纪录目录 > 第五章 田埂上点燃的熊熊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