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8篇 天堂之水
了,冰箱中取出一小袋鸡头米,水龙头上冲一冲,化了冰,再用清水煮了,水一开就可以吃。那种清香和温暖,会深入到身体的最深处,令人感到幸福。

    鸡头米不光好吃,还有营养。它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非常丰富。

    而“水八仙”中的其余七样,也都是各有风味。

    “水八仙”之外,著名的“太湖三白”也是产于水中。它们是:白虾、银鱼和白鱼。

    太湖三白,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吃到,它颇受时令季节的限制。并且,这三种白色的鱼虾,常常是出水便死。这让运输和储存,都成为不可能。苏帮菜的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原料都取时令新鲜的。水八仙是这样,太湖三白也是这样。

    水八仙也好,太湖三白也好,都是水的杰作,水的奉献。千百年来,苏州的水向苏州人贡献出无比丰饶的物产,苏州人是有吃福的。

    乐水

    在苏州,还有“水包皮”、“皮包水”一说。

    具体的说法是: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它是旧时苏州“白相人”【有闲阶级】所沉迷的一种生活方式。

    早上皮包水,是指早上起来到茶馆里喝茶。旧时有品位的苏州人,是不太愿意睡懒觉的。作家陆文夫著名的小说《美食家》里的主人公朱自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总是天一亮就起来了,漱洗完毕,坐一辆黄包车,赶到老字号“朱鸿兴”面店,吃一碗头汤面。苏州的面条与北方的面条不同,它不筋道,细细的,软软的。几乎是刚一放进沸腾的开水锅里,就马上要捞出来了。一大早,面店刚开始营业,那口下面的锅,里面的水是清的。这就是头汤面。头汤面的好处在于,面条既熟了,又不烂,滑溜,但又有咬头。配上秘制的清汤,鲜得人眉毛都要落脱的。如果到太阳老高再去吃面,面锅里的汤,已经浑得像一锅粥了。这样的汤水里下出来的面条,又腻又夹生,老吃客是绝对不屑于碰的。朱自冶们天天抖擞起精神起早,就是为了这碗鲜美滑爽的头汤面。

    一碗面条吃下去,就要去茶馆“皮包水”了。

    苏州人对水真是有太深太深的感情。坐在茶馆里,懒洋洋地,说说话,吃吃茶,一直要把自己灌得像个热水瓶,肚皮里装满了水,才觉得新的一天至此可以真正开始。

    晚上,干完了该干的工作,或者把该玩的都玩了,又要去浴室泡一泡,是谓“晚上水包皮”。苏州话里习惯把浴室叫做“混堂”。这个“混”,不是男女同浴,而是指所有的男浴客都泡在一个大池子里。水够烫,水也够大。老浴客是不怕烫的,就像川湘人不怕辣。老浴客不怕烫,烫不怕,怕不烫。不把自己浑身上下烫成虾子一样绯红,是绝对不会罢休的。闭上眼睛,几乎要把自己在浴池里烫熟了,这才觉得是一种至美的享受。

    苏州这个城市,似乎从古到今,就是一个享乐型的城市。这里有太多的水,太多的温柔。

    在今天,苏州人的休闲生活,依然与水密不可分。喝茶的绝佳处,有虎丘后山,绿色浓重,游人罕至。还有艺圃、耦园、沧浪亭、怡园、退思园等小园林,在贴着池水的轩榭边喝茶聊天观鱼,时光总是在十分的愉悦中悄悄流逝。

    丰沛的苏州水,是苏州城的特性,是苏州城的灵魂。

    水患

    水带给苏州人很多很多,吃的、玩的,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的。水给了苏州繁华、安逸、富足和美丽,给了苏州园林和休闲,给了苏州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给了苏州无数的状元郎。

    然而古往今来,水也频繁地给苏州带来了祸患。

    公元251年,也就是吴太元元年,“八月朔,大风,江海涌溢,平地水深八尺”。苏州城建成伊始,即遭遇大水灾。

    此后的三百年中,有记载的较大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18篇 天堂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