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6篇 洞庭湖,蓝色的问号
的年代,一个采砂船只遍布河道和湖面的年代,一个想方设法从古诗文里挖掘风景又试图制造出消失了的风景的年代,一个用高大的堤防与水隔离的年代,一个濒湖临江却担忧喝水的年代,一个在偌大的湖区找不到一座吊脚楼的年代,一个没有水神只有水利的年代,一个离不开水却又忧虑水、一点也不顾惜水的年代……

    与水相伴的生存,早已被改变。

    华容,一个被称作“枕江滨湖”的地方,弯曲的下荆江流经华容的东北角,东南濒临东洞庭湖西岸,藕池河和华容河贯穿全境,垸内水网密布,沟渠交错。这是一个长期以来与江湖水有着不解之缘的地方,但令人无法想象的是,这里却严重缺少生活水源。“春天喝泥水,夏天喝药水,秋天喝苦咸水,冬天没有水。”华容县城的老百姓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这一切,都缘于那条在岁月变迁里无所适从的河流,那条穿越县城叫做华容河的河流。

    华容河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沱江。很久以前,沱江与长江【下荆江】还没有如今这么复杂的扭结。一种说法是,公元280年,西晋驻襄阳大将军杜预出于军事目的,将长江掘了个口,修了一条叫调弦的运河,与沱江连在了一起,沱江从此通过调弦口与长江有了联系。那个长江掘开的河口,就是后来被称为“荆江四口”之一的调弦口。一千多年来,调弦河【湖北石首境内】和沱江【湖南华容境内】,就如同“调弦”这个名字一般,在江湖之间或调弦促柱、或断断续续。在民间传说中,先秦时期楚国的大夫俞伯牙就是在这里抚琴调弦时,遇到了知音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传说源于此地,只是后来调弦河与沱江的关系,并非知音那般默契。

    据史料称,调弦河与沱江,在唐宋之前是蜜月的关系,调弦口既分泄了长江洪水,又为华容提供了航运灌溉的便利。只是后来从南宋时起,这个荆江著名的穴口就时塞时疏,或为下游的垦殖而塞,或为江水的分泄而疏,又或为泥沙淤积而壅塞。明隆庆至清咸丰年间,调弦河和沱江,又重新恢复了唐宋时的蜜月关系,江流安澜,两岸百姓也无水患之虞。但随着江湖关系的改变,华容河最终变得面目全非,这种变化,离不开两个关节点:一是1852年藕池决口,华容河故道为藕池河所夺,被迫东流改道为现状;二是1958年之后,由于调弦口堵口建闸,调弦河与华容河,成了一段与长江隔绝的河道。华容河,这条被称为华容县的“母亲河”,由于河道淤塞,水流不畅,缺少水源补给,河水污染严重,钉螺孳生,血吸虫病蔓延,如今已经成为一条“生锈”的病河。

    关于堵口建闸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调弦口对长江洪水的分流作用微不足道,但洪水却威胁石首、华容两县安全;另一说是为了在华容河下游围筑钱粮湖农场,必须确保垦殖利益。不管哪种说法,对华容县城居民来说,他们的日常生活早已受到了严重影响,因为地下水缺乏,混浊的河水是县城人的主要水源。一份调查报告说,华容县71万人,其中“142833人饮水不安全,466293人饮用严重污染的含氟、含铁、含锰等不合格水,或严重缺水”。在华容河流入的东洞庭湖,由于河流干涸和生态恶化,湿地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破坏。2003年以来,东洞庭湖的水位在下降,越冬的候鸟也一年比一年少了。

    华容,这个与水相伴的“鱼米之乡”,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喝水的问题。

    当河流变成了负累,当渔镇变成了死港,当水乡变成了陵陆,与水相伴的生存究竟会怎样改变?

    让我们回到现在,尝试来一次并不矫情的航行。选择从哪里出发要好?从西洞庭的沅江目平湖出发,绕经赤山岛,从茅草街,到草尾,一路迤逦而行,穿越曲折的赤磊洪道【草尾河】,望见磊石山的时候,东洞庭湖很快就要到了。穿过这片洞庭湖仅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26篇 洞庭湖,蓝色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