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6篇 洞庭湖,蓝色的问号
据,也许更缘于一种新的理念和愿景。高度精炼的32个字浓缩了一种新的江湖治理方略:“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湖。”千百年来与水争地、围湖造田一改为给水让路、退田还湖,无休止的与水拼争一改为以退为进并最终实现人水的和谐相处。这是中国历史上自唐宋以来的1400多年里,第一次从围湖造田自觉主动地转变为大规模地退田还湖。从1998年至今,洞庭湖区搬迁的垸内移民达55.8万人,这是洞庭湖区自明代中叶以来最大的一次移民。2004年的数据统计,洞庭湖区实施人耕双退垸有84个,退人不退耕的单退垸55个,共扩大行洪面积554平方公里。最新的数据统计是,洞庭湖面积已扩大779平方公里,增加调蓄洪水容积34.8亿立方米,洞庭湖面积自20世纪以来首次出现恢复性增长。

    200年的江湖路,走得太艰难。

    2009年10月的一天,城陵矶,三江口。

    这是被古人称为“江会”的地方,三江,古指荆江、湘江和沅江,如今沅江尾闾踪迹难寻,在东洞庭湖和南洞庭湖之间,一片浩大的围垦平原,早已隔断了水路,而湘江的交汇河道,具体在哪里?谁也说不清。一个地名,只知道它的源起,却无法辨析它的状貌了。“三江到海风涛水,万水浮空岛屿轻”,三江口壮观的景象,留在了古人的诗句里,如今比水更壮观的,是散乱行驶在水中的巨大的运砂船和沿岸正在修筑中的气势宏伟的新港区。

    但是洞庭水和长江水交汇的场景,在这里仍然依稀可辨。一个当地人说,以前是长江水浑,洞庭水清,这几年清浊却发生了改变,洞庭水比长江水要浑浊些了,他猜测这可能与那个遥远的三峡大坝有关。在专家们看来,江湖关系的变化,不仅仅是这种水流交汇清浊关系的变化,还有其他更多更深层次的变化,三峡大坝启用后,三口分洪【1958年调弦口堵塞】的作用降低,荆江进入洞庭湖的水量比以往减少了,虽然洞庭湖行洪面积和调蓄容积扩大了,但是水面却变小了。江湖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远还没有建立起来。

    洞庭湖,这个“长江之肾”,会以另一种方式衰竭吗?

    洲和堤:被湮灭的血泪记忆

    “借问蓬莱水,谁逢清浅年?伤心云梦泽,岁岁作桑田。”我想试着问一问那蓬莱的水,除了长生不老的神仙麻姑之外,又有谁见到过陆沉陆升和沧海桑田的变迁?我担心这洞庭湖的命运,会不会像那消亡的云梦泽一般,慢慢地由浩大的水域变成陆上的桑田。这是唐朝诗人李群玉《洞庭干》里的诗句,这个个性旷逸的湖南澧县举人,毫不留恋长安官场的沉浮,别官回乡,泛舟洞庭,却对那片浩茫水域的沉浮,产生了悲观的联想。

    沧海桑田,这只是一个神话里描述的虚幻故事,出自东晋葛洪《神仙传》。故事中那个叫麻姑的美貌仙女,在一次神仙聚会的时候,自称亲眼见到过东海三次变成了桑田,她看见蓬莱的水,也有可能干涸变成陵陆。神话里的故事,陆沉陆升的传说,诗人李群玉泛舟洞庭时的悲观联想,在后世居然真正变成了现实,诗人言中了洞庭湖的命运,与消失的云梦大泽一般。

    往昔的田墓庐舍,曾几何时,变成了一片泽国;曾经烟波浩淼的水域,如今早已是屋宇楼台,田畴秩秩。一两百年间,洞庭湖地貌的改变,宛若神话一般。这一切,缘于洲,缘于堤,缘于人类的垦殖。湖洲是围垦的前提,有了洲,才会有垦殖,为了保护垦殖成果,堤垸便形成了。洞庭湖那些大大小小的堤垸,宛如人类戳在大地上的醒目图章,记载着洲土变迁的故事。

    其实,沧海桑田一般的洲土变迁,只是近代才出现。清道光年间刊刻的《洞庭湖志》,卷四之“税课八”中记载,环湖一带,只有巴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26篇 洞庭湖,蓝色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