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9篇 嘉陵江记
。各县以百户为里,设里正以课植农桑,一时形成了家家养蚕,户户缫丝的景象。唐开元中,南充已有绸、绫、绵、绢、丝等10多种产品被定为朝廷常贡。南充蚕丝在古代的几千年历史中,经历了发源于远古、兴起于秦汉,徘徊于晋隋,鼎盛于唐宋,停滞于元,欣荣于明清的曲折过程。清末西充县令高培谷的《蚕事备要》,既是集几千年蚕丝生产之大成,也是南充蚕丝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刻线。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南充当地很流行的一个民谣:“四面都是嘉陵江,绕山绕城绕故乡。千曲百折回头望,还是那条嘉陵江。”就艺术而言,这个民谣写得不是很好,但毫无疑问,它唱出了终究是这条江孕育了这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千年绸都。实不相瞒,我现在的床上就用的是南充生产的天然蚕丝棉被,这是南充一个朋友专程送过来的,而且告诉我这是好东西,一定要自己享用。我正在美美地享用,甚至觉得不管你身在何处,只要盖上这样的被子,就能很清晰地听到嘉陵江的涛声,而且那种松软、细腻的质地依附在你的身上,你的每一个梦都会是香甜的。

    嘉陵江离开南充以后,有点一步一回头依依不舍的味道,直到进入武胜似乎才被重新点燃了激情。这个激情缘于自古以来就盛行于此的龙舟大赛。武胜三面环水,流经武胜的117公里的水路,从每年的三月就开始忙乎,岸上水中都在为五月的龙舟大赛精心筹备。远的已经无从考证了,清末民初情景却在老人们的记忆里如此鲜活的保留下来。那时的龙舟赛由行会发起,龙船分配到码头,分行会具体办理;民国年间,由袍哥出面,掌旗大爷负责,红旗管事具体操办,龙船以码头、行会摊派落实。旧时的县城中心镇以及沿口镇,各行业有自己的行会。每逢行会的祖师爷生辰或重大节日,都有聚餐,而这杯盘碗盏中,正是商议公益事宜的最佳场合。端午节龙舟赛就是这些行会例行的大事。

    每年三月,参加龙舟赛的行会、商号和富豪之家,择选吉日,会集在行会的铺店门前,张挂龙旗。旗上书某某行会、商号,某家、某龙船、某某负责等等,燃放鞭炮,正式公布参加今年龙舟赛。这个仪式性的活动叫做挂旗。非常有趣的是,每年都有一些行会对是否参加真假难辨地迟疑不决。有真的是觉得今年经济状况不好打算放弃,也有故意半推半就以便在这个时候考验一下本行会年轻人的上进精神。无论出于什么考虑,那些行会的青年人都会挺身而出,精心策划一个瞒着会首偷旗的方法。虽说是偷,但实际上都是与龙旗保管人串通一气,或者保管人借故离家,或以其它方式明偷暗取,只要龙旗到手,急忙赶去挂旗的地方挂上,燃放鞭炮,宣告偷旗大功告成。龙旗一经挂出,就是向外宣称本行会要参加今年的龙舟赛,谁也不能再反对,即使会首不论真假与否,都不得不表示赞同,否则下届就职位难保了。还有一偷,偷龙船上最重要的一个部件,就是龙脊椎骨。这个东西木质要求高,长六丈,最好是笔直轻巧的紫杉树条杆。龙脊椎骨顺放在龙船的中间,把龙船分为两等分,起到固定龙头龙尾的作用。这样长的圆木一般都价格昂贵成本高,加上时间急,最捷径的办法就是偷嘉陵江上停泊武胜的船只的桅杆。这个季节,这个风俗一直沿袭下来,即使外地过路的船只的桅杆被偷了也不得去索要,还得一起庆贺。所以所有船只从三月开始就全力守护自己船上的桅杆,以免成了别人龙船上的龙脊椎骨。曾经有外地来的一只商船,停靠在武胜沿口镇码头。船老板知道这个规矩,很慎重地叮嘱水手捆好桅杆,将水手分两班轮流值班看守。就在第二天中午,烈日当空,岸上来了两个卖香烟、瓜子和卖炒米糖开水的小贩,他们提着东西先后上船,边喊边把香烟和炒米糖开水送到水手手上,天南海北与水手神侃。这时的江中一只打渔船掩护下的人靠近商船,只十几分钟的时间,就顺利地把桅杆弄到了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29篇 嘉陵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