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3篇 河源水传奇


    “三结合”——清库与夺当年农业丰收相结合、清库与副业生产相结合、清库与拆房材料及时运往移民新村相结合。

    “四统一”——统一计划、统一工作、统一出勤、统一收工休息。

    “七固定”——定领导、定劳动、定战区、定任务、定质量、定时间完成、定评比奖励。

    “七先后”——先清干部后清群众、先清河边后清山、先砍大树后砍小树、先清低后清高、先清远后清近、先拆毁石灰墙屋后拆毁泥砖屋、先清难后清易。

    战斗队各就各位,任务清晰,目标明确,一场大战拉开序幕。1958年秋收后,河源各人民公社、农业大队抽调70%以上劳动力投入清库,每天出勤2万人。

    清库过程包括拆除、焚烧、砍伐、消毒四个步骤。拆除房屋,一律拆除至地面50厘米,拆下木材全部运出库外;不能运走的旧房屋废料以及118米高程以下的草木,一律进行焚烧;砍伐竹木,残头不应高于地面30厘米,木材由林业部和商业部进行收购;对猪牛栏和厕所放火焚烧,旋即加石灰消毒。

    此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出现了,如何处理先人的坟墓让村民左右为难。按照清库的要求,坟墓应该在各家迁走后放火焚烧并加石灰消毒。但这是祖祖辈辈耕作的地方,祖先都葬在此处,对墓地如此暴风骤雨般地迁移让人感情上难以接受。最后,政府出面用经济补偿的方法解决:坟墓迁移消毒每个地面金2元,5年以上的坟墓每座补助2.5元,5年以内的补助5元。

    然而,“大跃进”时期的肃杀之气还是让清库运动变得有些不近情理。几个大队干部见老百姓处境太艰辛,说了几句牢骚话,立即被打成现行反革命投入监狱,罪名是“拖群众后腿”。是啊,谁愿意拖群众后腿呢?这里可是他们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的土地啊,让他们迁走,就如同将他们连根拔起。在库区人民的心中,一砖一瓦是如此的亲切,如同亲人般不离不弃;一草一木是如此的可爱,早已和他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离开这里,叫我死后葬往何处?!”一位古稀老人的愤懑之言,道出了库区人民和此处山川相依为命的血脉深情。

    如果说以“重新安排河山”的豪迈气概一举攻克林县缺水难题的红旗渠象征着新中国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的顽强生命力的话,如果说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施工建造的“中国第一桥”南京长江大桥代表了国人在建国后自力更生、开拓进取的发展要求的话,那么,10万名祖祖辈辈世居于此的村民恋恋不舍地抛弃祖业抛弃良田拖家带口四处奔走居无定所忍饥挨饿却又无怨无悔对国家给予了极大的理解的新丰江水库,则代表了另一种精神的难度——“舍了小家为着大家”——这就是奉献!

    1959年5月,清库结束,历时9个月。据调查统计,在清库运动中,共拆除房屋18.45万间,猪牛栏、厕所4.22万间;清除坟墓13.95万座;清山20.81万亩,砍树10.71万立方米,总投工450万个工作日,耗费86.7万元。另外,清除活动虽告一段落,但堆积如山的物资仍待搬迁,包括:房屋的旧木料7.85万吨,农具4.19万吨,口粮1万吨,牲畜0.03万吨,重中之重是,需运载老少人口3.77万人。

    要往何处运送呢?清库运动结束,接下来要解决的是库区人民的安置问题。

    移民安置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很大,必须在广东省委、省人委的统一下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进行。1958年,新丰江库区第一个移民方案下达:埔前、东埔、县城、义合、兰口、曾田、船塘、灯塔和库内9个人民公社居民安置河源县,共计15680户,67930人。附城、新作塘、柏塘、石凹农场、长宁、麻陂、小金农场等7地居民安置博罗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33篇 河源水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