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7篇 韩江日夜流
载,却使我们看到了千年之前,一个恪尽职守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临危不乱,连夜召开基层会议,布置擒盗筑堤。

    南堤的最早记载,也是北宋。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王涤任潮州知军州事,筑梅溪堤以障民田。

    自此,韩江的南北堤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站在高高的南北大堤之上,总有一种悲壮之思,油然而出,总有一种怆然之感,在血液流淌。一条长堤,捍卫了无数生民,一条长堤也记载了无数故事。

    在18万平方公里的广东大地,韩江南北堤,是全省第二大堤防,它位于韩江下游西岸,起自潮州城北竹竿山南麓,经过古城墙森然的潮州主城区,终于汕头市郊梅溪河防潮闸,全长43公里,捍卫着潮州、汕头、揭阳、普宁、潮阳105万亩耕地、400万人口。

    读着一本本志书,我读着一份份苦涩。在农耕时代,夯土而筑的大堤,能扛得住飞流直下、漫山遍野汹涌而来的洪水么?

    咳!我听到了历史书里,一声重重的叹息。

    合上方志,我的眼前总晃动着一个身姿。这是时间老人在对我叙述。

    北宋以降,及至民国,韩江南北堤溃决41次,缺口48处。其中决堤,宋6次,元1次,明6次,清25次,民国3次。

    又其中,北堤溃决11次,城墙堤2次,南堤28次。

    我不敢想象,北堤和城堤溃决,州城是什么样子。自秦晋以来,在南粤大地,潮州就是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大城,城中唐玄宗开元年间敕建的大寺开元寺,历1371年至今,仍香火鼎盛,晨钟暮鼓,声声悠扬。开元寺的天王殿,面宽50.5米,进深15.77米,建筑面积797平方米,为国内现存传统木构建筑之最大,在清代建筑中,仅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和太庙为此规格。在全国所有寺庙中,这也是规模最大的天王殿。

    我也不敢想象,北堤和城堤溃决之后,城中的居民,会是什么样子。古往今来,潮州商贸发达,潮州帮与宁波帮、温州帮称雄四海,并行天下。

    我还不敢想象,南堤决堤,会是什么样子。洪水滔滔,一路狂泻,汕头揭阳,会顿成泽国。

    但是,志书的记载,总是触目惊心: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71年】,“江河汹涌,堤决而西,民居飘荡……”明弘治五年【公元1495年】,“九月飓风暴雨,大水决城一百六十余丈,城内行舟,官廨民房倒塌无算,北堤决。”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自春至夏,霪雨五月,韩江水涌数十丈,郡内舟楫可通,女墙不没者数版耳,北堤决,人心惶惶,百余年仅一见。白沙堤决,西关廛舍一空,海、潮、揭、普四邑田庐淹没过半。”……

    就在这些纷纷扰扰的信息之中,我看到了一座高楼,一座巍峨高古的古城楼,这就是广济门城楼。

    在韩江边上,这座披风沥雨的城楼,就像一个红色的箭镞,射向历史的深处。在所有围绕这座城楼发生的一幕幕历史大剧中,有一幕大剧特别令人扼腕。

    这是一个叫做吴均的人演出的。没有帮腔,也没有花步,实实在在,一招一式,都发自心底。这一年,是清宣宗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浙江钱塘人氏吴均,赴任潮州府知府。浙江是一个地灵人杰的地方,浙江人智商高、素质高、文化高。吴均到任之后,亦被潮州这方山水吸引。唐宋两朝,就有10位宰相先后抵潮,常衮、李宗闵、杨嗣复、李德裕、陈尧佐、赵鼎、吴潜、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这些人臣之杰,和韩愈一起,共同撑起了海滨邹鲁、岭海名邦的一片蓝天。

    吴均上任的第一天,也许,就是来到这座高古的广济门城楼眺望隔江那座同样高古的韩文公之祠。

    这一刻这个钱塘人氏心里一定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37篇 韩江日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