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56篇 古老的歌谣依然动听——和新疆吐鲁番坎儿井相关的一些事
是由中亚传入的文献。如果坎儿井确实从浩罕传入,这么重要的事件,至少源流国应有文献记载。如果是民间行为,在传入地,官方和民间文书中也会有明确记载的。但是新疆坎儿井由中亚坎尔孜东传说,除了美国人亨丁顿的一次“听说”以及一些外国学者的随声附和外,再没有任何可以让人信服的东西。吐鲁番的坎儿井,从什么地方来的,是一个重大的学术问题,是不可以随意下结论的,是要能经得起考证的。而说坎儿井的名称,不是汉语,不是维语,而是波斯语的说法,似乎也是一样没有什么道理的。维吾尔族历史上先后使用过多种语言,皈依伊斯兰教后,才改用了以阿拉伯文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语言文字,仍属于突厥语族,但融入了相当数量的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因为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互相融合,互相影响。维吾尔语中,就有不少词汇,直接取之汉语。如大豆、茶叶、凉面等,维吾尔语都是直接音译,形成鲜明的汉语借词。通过这些词语的形成,不难看出民族之间的紧密联系。“坎儿井”一词,也体现出了这一点。维族词语的“坎儿”,意思是暗流,与汉族的“井”合在了一起,就有了“坎儿井”的叫法。由此看来,只凭名称断定坎儿井由波斯传入是不足为信的。因为,完全还存在着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波斯地区的坎儿井,是从吐鲁番传过去的。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丝绸之路上商旅不断,他们看到了坎儿井后,觉得这种引水灌溉的方法,也一样适应同样少雨干旱的中亚,就把它带回到了家乡,使得波斯一带从此也有了坎儿井。

    说坎儿井从内地传入,或说坎儿井是从波斯传入,都是一种说法,一种猜想。可信也可不信。不信的人,就有了第三种猜想。这猜想其实不用多说,你也一定能猜得出来,那就是坎儿井这项人类历史上独有的伟大的水利工程是由新疆的劳动人民自己创造发明的。

    20世纪80年代,新疆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所辖的托克逊县克尔碱镇发现了一幅岩画。岩画是2300年前生活这里的人们所画。画面上刻有一条水系。水系有井和泉及渠道组成,其配置形式与坎儿井极为相似。考古专家们认为新疆先民们留下的这个实物证据,证实了早在新疆的远古时代就有了坎儿井。也许会有人问,不是说新疆坎儿井产生于18世纪80年代,怎么会在2300年前就有坎儿井呢?看起来有些矛盾,其实想一下,也并不矛盾。或许事实上新疆先民们于2300年前,就在吐鲁番这个特殊的自然环境中创造了坎儿井。但在以后的社会巨变中,比如说战争瘟疫等大灾大难的出现,让它在历史长河的波浪中,一度被淹没了,中断了,失传了。直到18世纪80年代,这里的人们重新创造出了坎儿井。或者说,坎儿井2000多年以来,就一直在吐鲁番地区存在着,只是由于我们的能力所限,有关的文字记载和文物实证暂时还没有找到而已。许多事情,我们不知道,并不等于它没有。许多历史秘密的发现,就是开始于人们大胆的猜想。而说吐鲁番的坎儿井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已经有岩画作证,不再是猜想。也就是说,坎儿井确实是吐鲁番的劳动人民共同的创造,既不是从内地传入,更不是从波斯传入。而一直在吐鲁番地区流传的一个民间传说,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证明坎儿井自创的起源。说在许多年以前,有一户人家的两兄弟出去放羊。在大戈壁突然遇到大风,风大得把太阳刮得没有了,把地上的沙子刮得飞了起来,把比磨盘一样大的石头刮得滚了起来。两兄弟和他们的羊群,被大风刮得只能跟随着大风乱跑,想停都停不下来,想躲也没有地方躲,直到大风不刮了,他们才停了下来。只是这时候到了什么地方,他们已经搞不清楚了。只能凭感觉,就赶着羊群往家走。可是在大戈壁滩上走了两天两夜,也还是看不到家的影子。而这个时候,他们和羊群都已经渴得走不动了,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56篇 古老的歌谣依然动听——和新疆吐鲁番坎儿井相关的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