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72篇 隋炀帝与大运河
,沟通白沟、瓜水、滹沱河等。白沟、平虏渠、泉州渠部分,后成为隋永济渠的前身。

    隋再度统一中国之后,建都大兴城【今西安】。大兴城是周、秦以来多次为都的城市,地理优越,经济发达。然关中虽称沃野,可人多地少,随着统治机构及兵丁的庞大,声色犬马之徒日增,粮食及诸多物资的供应则日见紧缺,其时“京邑所居,五方辐辏,重关四塞,水陆艰难”,而“渭川水力,大小无常,流浅沙深,即成阻阂。计其路途,数百而已,动移气序,不能往复,迅舟之役,人亦劳止”。开皇四年,关中大旱,隋文帝亲率百姓、官吏、军队逃荒至洛阳,足见生存之艰难。于是,是年文帝令“多技艺”、“有巧思”的宇文恺率兵丁,开凿由长安始,沿渭水之南、傍南山之东、直至潼关连接黄河、沟通关东地区的广通渠。其渠长300余里,才致使“转运通利,关中赖之”。

    为进一步沟通“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的江南【《宋书》卷54】,开皇七年夏四月,因邗沟年久淤塞,疏通和开凿了北起山阳末口、南至江都茱萸湾、连接江淮的山阳渎,以通运漕。不过,此次开凿历时短暂,规模亦不大,仅为疏通。开凿山阳渎后,运河南端水又从扬子【今扬州扬子桥附近】入江了。仪征的欧阳埭同时为另一个入江口。

    大运河的贯通

    由于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故黄河、长江等水系皆为东西走向,所谓“一江春水向东流”。古时的交通有“四载”之说: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木辇。然而,人力与畜力的体能有限,泥、山之路行走更为艰难,因而,利用河流的自然力以及风力便成为水路交通的最伟大的发明。于是,水的浮力承载了更多的重量,水的源远流长使船无腿而能走遍天下。然而,由于河流只有东西走向,且两川之间必有山岭阻隔,故凿分水岭直接沟通两川显得极为必要,这正是开凿运河的起因之一。而对于河道纵横、湖泊星布,“以船为车,以楫为马”的江南水乡泽国,最早开掘运河则是必然之事。运河的开凿使东西走向的河流有了直接的南北沟通,继而形成纵横交错的水网,构成了连通四野、抵达八极的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的命脉,亦是人类所创造的文明的重要标志。

    就整个世界而言,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时间最长的河流,是中国的大运河,其全长2700公里,是前所未有、举世无双的伟大工程。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还沟通了桑干河、沽水、沁水、洛水、渭水等多条水系,成为开万世之利、德泽后人的连通南北的大动脉,所谓“岭南百州之物,滇黔巴蜀之产,齐鲁燕赵之货,东方渔盐之利,水陆相济,周流不息,莫不相通”。

    众所周知,中国最古老的大运河,却是被称为“暴君”的隋炀帝下令开凿的,有如秦始皇修万里长城一样,中国最伟大的两项工程,皆为“暴君”所为,且炀帝之恶在传说中更甚于秦始皇,是颇令人深思之事。从历史看来,秦、隋皆短命的王朝,然而,两朝都先后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多年的争霸之乱,达到了空前的一统,这无疑是中华民族之福。隋结束了近300年的南北分裂,且隋之后,中国的格局则是统一多、分裂少,也只有统一的大国,才能修筑万里长城和贯穿南北的大运河。秦重陆路车马,于是便有了著名的秦皇驰道,“道广50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为驰道之丽至于此”【《汉书·贾山传》】。然而陆路成本极高,大批劳动力疲于运输,却成了“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织不足于帷幕。百姓糜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盖天下始畔秦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此也成为秦亡的因素之一。与秦相较,隋开运河,则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隋文帝灭陈到其驾崩,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72篇 隋炀帝与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