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 颜回
。对于颜路的无理要求,孔子还算给他面子,没有乱棍打出,也没有说撒泡尿自己照照之类,而是说自己需要车。
其实,对于颜回的弱点,孔子非常清楚。
6.14(11.11)★★★★
圣人与腐儒的区别在哪里?变通。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方法。”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子贡的回答是:“知者洞察别人,仁者爱别人。”
就这样,大家不听孔子的话,用士的规格葬了颜回,一棺一椁是肯定的。孔子心里高兴,不过表面上还要坚持原则,还要假装抱怨学生们不听话,因此说了上面的话。
孔子就是这样,面子看得超级重。还好,子贡超级聪明,把老师的内心摸得很透,处处都安排得很妥帖,这也就难怪孔子晚年对子贡十分依赖。以子贡的情商,如果不经商去做官,一定也很成功。
6.8(12.1)
6.15(11.19)★★★★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颜回难道注定只能是个平民了?他出仕总是落空;子贡没有按照老师的意愿出仕,选择了经商,总是赚大钱。
上面这段话,从前的解释是:孔子说:“颜回的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了吧,可是他常常贫困。端木赐不听命运的安排,去做买卖,猜测行情,往往猜中了。”这样的解释显然是错误的。
庶,就是平民的意思。屡空,完整说是“屡试屡空”,说明颜回多次想出仕都没有成功,如果说颜回从来就没有试图出仕,怎么会是“屡”空?后世为了让颜回完美化,故意曲解这段话。
这是颜回去世之后,孔子所作的一个反思和比较。最听自己话的颜回最没有出息,而不听自己话的子贡总是发大财,为什么呢?孔子反思。如果颜回再来做自己的学生,自己还会那么教他吗?
有史以来,在听话的学生和不听话的学生之间,往往是不听话的学生更有前途。
后世常有人说“君在,臣何敢死”,这成为一句标准的拍马屁句式。譬如,“老板没醉,我们怎么敢醉?”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孔子还是很怀念颜回,这样的好学生再也难找了。
这是颜回去世之后,鲁哀公和孔子的对话。其实,这是孔子对颜回优点的最精准的描述,也能由此看出颜回的人品确实非常好。与颜回相比,尽管孔子小一批的弟子中也有学问不错的,甚至子夏的学问比颜回还好,但是在“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上,真是没有人能够比得上颜回。
不过换一个角度,颜回从来不把怒火发在别人身上,从来不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那么自己需要承受多大的内心压力?那真是“所有事情都一个人扛”,再加上前途无望,内心忧郁,早早白头和早早夭折不是必然的吗?
子路这样的人朋友比较多,活得很快乐;颜回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