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潜规则
做节目了。因为他搞不清楚自己是为谁在做节目。为观众吗?收视调查公司只在市里安装了500个机顶盒,而且安装的过程十分滑稽搞笑。据说是在上午10点多钟的时候工作人员到随机抽选的小区里敲门,遇到有人在家就征求意见,看能否在人家家里安装机顶盒。江心对这样子安上的500个机顶盒嗤之以鼻。他跟简宁说:“你想,什么人家上午10点还有人?不去上班上学?绝大部分是老头老太太。什么人能随便给人开门,还能同意他们在自己家里安装这个破玩意?肯定是善良的、容易上当的、甚至是素质文化低、不怎么和社会接触的老头老太太。这些人管你画面拍成什么样?管你有没有错别字?管你艺术思想性高不高?我们的电视节目就是为了这500户人做的。节目好不好,他们说了算。可笑的是你们还每天认真研究收视率,这有什么好研究的?你问问菜市场里天天买菜的大妈,一定要问60岁以上的,她们爱看什么,你们就做什么。保证收视率高!”
江心调到总编室以后负责节目管理。他到岗的第一件事就是说服主任把节目的评价体系科学化。他费了好大口舌才说服领导,收视率只是一个单一的标准,不足以用来衡量评价整个节目体系。一个节目的好坏,不仅要看从那500户家里弄来的小数点,还要看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及连带的经济效益。当时央视的《天下论坛》正火,街头巷尾大家都在谈论。江心就拿着《论坛》的数据说事,这么上下称赞的一个节目,收视也就是0.5嘛,人家广告不也纷沓至来?最终领导就是被这个案例说服的。江心说服了自己的领导,还要把想法形成文字,以说服更大的领导。
前前后后,江心忙活了一年,才让大领导们至少在面子上认可了这件事。于是,江心又开始组织专家讨论、开观众看片会,制定出了一个节目评价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收视率成了其中一个标准,绝不唯一。但是问题又来了,被评定为知名度和美誉度差,或者文化内涵差的节目又蹦出来了,说你这个标准很含混嘛,我们怎么就差了?你说差就差啊?我们是做给老百姓看的,又不是做给假学究看的。
江心焦头烂额。但是领导却很高兴。因为江心的体系评价出来的一系列节目和领导心目中的节目排行基本吻合,也就是说,江心的这一摞数字给了领导一个大大的台阶——一直想撤的节目,这回可有借口了。江心按照一个季度一次的评定频次给各层领导按时送去了报表。现在已经进入第四个季度了,领导说,这会非开不可了,今天就定,就拿前三个季度的报表数字说事,哪些节目成绩差必须要撤。明年元旦开始,这些节目就要从电视屏幕里消失!
江心趁开会前又仔细查看了一下他的统计报表。他发现,经过了领导审阅之后,他的报表发生了微调。有的节目在他的原始统计里是不在后三名之列的,但是在会前他拿到的最终表格上,赫然在列。有的节目,明明两次都在后三名里,可在他手里的表格上却消失了。在总编室待了三年多,江心早就习惯了上班只带耳朵不带嘴巴,尤其是这种场面的会,他必须得跟里的邱掌柜似的,恨不能当着领导的面把自己舌头咬下来,以示自己绝不会乱说话。
会议开始,总编室领导主持。无非是先介绍一下各位领导手里拿到的这个表格是怎么回事。其实这些都是废话,这样的表格,所有的领导都在年初开始就已经领教了。什么数据怎么回事,早就调查清楚了。今天坐到这里,头头们也都是做好了心理准备,最差就是撤节目呗。这么多节目中心的领导,牵涉撤节目的也就两三个。这两三个人,还怀着不同的想法。
总编室领导讲完,总编辑讲。原则上就是新的节目评价体系已经例行快一年了,经过我们多次考核讨论,认为这个体系很科学。推行新体系的目的就是为了推进节目的“能上能下”,为了让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