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类(2)
陈献章:《白沙子全集》
陈献章(一四二八~一五○○),字公甫,号石斋,人称白沙先生,广东新会人。他年轻时候,搞的是程朱派理学。后来困学知变,quot;尽穷天下古今典籍,旁及释老稗官小说quot;,又quot;筑阳春台,静坐其中,数年无户外迹quot;。在三十九岁后进京,明朝的大学祭酒刑让很赏识他,quot;扬言于朝,以为真儒复出,由是名震京师。quot;
陈献章的入学法门是quot;以静为主quot;,quot;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quot;(明史)说他——
尝自言曰:quot;吾年二十七,始从吴聘君学,子古圣贤之书无所不讲,然未知入处。比如白沙,专求用力之方,亦卒未有得。于是舍繁求约,静坐久之,然后见吾心之体隐然呈露,日用应酬随吾所欲,如马之卸勒也。quot;其学洒然独得,论者谓有鸯飞鱼跃之乐,而兰溪姜麟至以为quot;活孟子quot;了。
这位quot;活孟子quot;,是程朱派理学中quot;心学quot;的大将,他在程朱派的理学主流下,独挽狂澜,上承陆九渊,下启王守仁,使程朱理学的清一色,在明朝打出两个太阳。他的长处在教人独立思想,短处在禅味过重未免失之太玄了一点。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王守仁(一四七二~一五二八),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大家称他阳明先生(阳明是本县一个山的名字)。
王守仁一生的历程,自称:quot;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正德丙寅始归正于圣贤之学。quot;正德丙寅是一五○六年,他已经三十五岁了。
那时候,他因上书直谏,被廷杖,并滴遣到贵州的龙场驿(在贵阳西北七十里,属修文县),在困境中得到彻悟。这三年的磨练,使他建立了自己学说的基础。
自宋到明,中国的学统全在程朱学派手中,王守仁却上追陆九渊,认为陆学才是儒家的真传,遂形成quot;陆王哲学quot;。王守仁的学说叫quot;心学quot;,也叫quot;阳明学quot;,重点是quot;心外无理quot;,quot;心即理quot;。王守仁认为朱熹他们心、理二分是错的。他宣称:quot;吾心即物理,初无假于外也。quot;他也反对朱熹先格物穷理的步骤,认为先知而后行,就会终身不行,也就终身不知。所以他提倡quot;知行合一quot;,认为quot;知行不可分作两事quot;.凡是不行的,quot;不足谓之知quot;。这在思想境界上,的确是一大突破。
王廷相:《王氏家藏集》
王廷相(一四七四~一五四四),字子衡,号浚川,人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人。他quot;幼有文名quot;,二十九岁中明朝进士后,开始做官。他一边做官,一边quot;究心国家典章时政机宜。……以正学术quot;。为了揭发宦官的黑暗弄权,他被人反咬一口,坐了牢,但没有证据证明他不法。出狱后,降级改叙;继续做官。为了替盗林木的百姓讲话,又被罚俸。他六十一岁死去,死前三年,还因quot;朋比阿党quot;的罪名,被赶出朝廷,quot;斥为民quot;
《明史》说:quot;廷相博学好议论,以经术称。于星历、舆图、乐律、河图、雒书及周、邵、程、张之书,皆有所论驳;然其说颇乖僻。quot;但是现在我们检查他的遗作,却发现quot;其说乖僻quot;中,有很多进步的言论。他对传统的、世俗的一些看法,有他独立的见解。他既反对程、朱、陆、王的理、气、太极、性、知、行等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