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论“处女膜整形”
ot;贞烈妇quot;

    里,记河北一个姓郑的女孩子,许配给一个姓刘的不良少年,还没过门,未婚夫就淹死了。她说她quot;已受刘聘,即刘门女也!

    从一而已!岂可复有二心!quot;于是开始守望门寡,到了四十九岁才死。临死前,quot;满室馨香,殓时,易其下衣,犹然处子!quot;请看这是何等泛滥的处女癖!临死还要检查!

    另一个例子是:一九五0年的一月,台北发生陈素卿殉情事件。当时认为她quot;守贞而殉情quot;,太伟大了,人人都同情。台大校长兼山东好汉傅斯年,合同沈刚伯等、一行四人,联名写公开信给《中央日报》,认为应该捐钱把她葬起来,甚至葬到台大校园来。信里说陈素卿之死:

    同人相逢皆谈此事,不胜伤情,何感人之深也!

    有陈女士之死,则世间精灵若有不混者焉!

    陈女士则殉赤子之灵心耳!犹若有胜焉!

    可是后来听说陈素卿在死前有过性关系,于是傅斯年又大呼上当了!再也不提quot;葬陈女士于山水清幽之所、尘嚣不染之间quot;了!其实,依我李大炮看来,傅大炮们大可不必如此,他们做对了,并未上当。因为陈素卿的quot;感人之深quot;,绝不以是否quot;处女quot;为要件。一个人能力情死,不管有无必要,就quot;伟大quot;言之,已经够了。换句话说:quot;处女quot;而死,固然quot;殉赤子之灵心quot;,但是quot;非处女quot;而死,又何尝不是quot;殉赤子之灵心quot;?并且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可能还quot;犹若有胜焉quot;呢!傅大炮们之所以一念不开,大呼上当,毛病出在他们的知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们只知道歌颂情死,却不知道情死之伟大与否根本与处女与否是两码事。结果他们自找烦恼--被quot;处女膜quot;绊了一跤!由此可见,他们当时的为德不卒,实在和中国传统中泛滥的处女癖有密切关系。

    就理论而言,处女是好的,可是不是处女也没有什么不好,这是不必大惊小怪的事。糟糕的是,中国传统中,总觉得处女比非处女(包括已婚妇人)好,我实在看不出这有什么理论根据。《不可录》中有一条小故事:

    〔明宣宗〕宣德中,曹文忠公鼐,以岁贡授学正,改泰和典史。因捕盗,获一女子驿亭。甚美。意欲就公。公奋然曰:quot;处子可犯乎!quot;取片纸,书quot;曹鼐不可quot;四字焚之。

    天明,召其母家领回。后大廷对策,忽飘一纸堕几前,有quot;曹鼐不可quot;四字,于是文思沛然,以状元及第。

    这个故事说明了处女的重要性和quot;犯quot;处女的严重性。哪怕是她送上门来,甘心情愿,也不行。所以可推知柳下惠quot;坐怀不乱quot;,大概不外有两个原因:一是他阳痿,二是他怕quot;文思quot;不quot;沛然quot;。

    处女既然如此重要,故泛滥出很多不近情理的贞节思想和事实:

    一、胡天游《女李三传》中记李三替父亲报仇,使仇人死在监狱里。可是仇人家里恨她,造她谣言,说她曾被人强奸。有一个公子,知道这是谣言,想娶她,她不肯。最后以quot;名为人垢quot;,乃自己把自己绞死了。这是quot;泛处女主义quot;的中毒。

    二、薛福成《庸盦笔记》里曾记:quot;有一人便旋(小便)于路,偶为妇人所见,其人对之微笑,且以手自指其阳物,妇人归而自缢。quot;按这个男人的行径,本是一种quot;狠亵暴露quot;(indecent exposure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为中国思想趋向求答案简介 >为中国思想趋向求答案目录 > 论“处女膜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