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反对把素质教育与考试对立起来——杨支柱访谈秦晖
    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不合逻辑

    杨支柱:素质教育与减轻学生负担现在正炒得热火朝天,您对此有何看法?

    秦晖:我赞成素质教育,也赞成减轻学生负担,但不赞成“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提法。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两个不同类因而也就不可比的范畴。素质教育是就教育目的而言的,与它对立的是以培养某种信仰为目的的意识形态教育或神学教育、以培养对某人的忠诚为目的的奴性教育、以增加“工具理性”为目的的唯智教育等。应试教育是就教育过程中的成就评估、资源竞争、资格认证的手段而言的,与它对立的是以个人赏识为标准的伯乐相马式教育或推荐保送教育、以出身为标准的“种姓教育”或“成分教育”、以财力为标准的商业化教育等。这两类范畴是完全可以交叉、重叠的,例如重考试的科举制与不考试的九品中正制在教育目的上并无本质区别,与同样重考试的工业时代的唯智教育在教育目的上却完全不同。

    创造力是学校培养起来的吗?

    杨支柱: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应试教育强调客观标准,束缚学生的创造力。

    秦晖:这种批评不是完全没有道理,问题是我们能否找到一种比考试更好的评价方法?素质的高低究竟要不要一个客观的测量标准?如果不要,你凭什么说如今的教育“素质”不行?又凭什么说可能的新式教育提高了人的素质?如果要一个客观的测量标准,那么同样会造成与所谓应试教育类似的弊病。改客观标准为主观标准如何?“文革”时期改考试制为推荐、评审制的前车之鉴明摆着,更何况现在权钱交易盛行,搞主观标准只怕流恶更甚于那时。

    不过这种或那种“客观标准”是否成立则是另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教育与考试中的许多“客观标准”与其说是工业时代唯智教育的,不如说是前近代神学教育的,尤其是文科中的那些意识形态标准许多已严重过时。改变这些“标准”实际上是个思想解放、思想启蒙的问题,它与取消客观标准改变应试教育并不是一回事。

    无疑,客观标准只能以存量知识为基础来建立,它的确不一定能促进增量知识或创造力的提高。但“不一定”并非“一定不”,把客观标准与创造力对立起来的论点是没有什么根据的。要说“一定不”的话,倒可以说没有存量知识是一定不能创造出增量知识的,牛顿和爱因斯坦都说过他们是站在前人肩上之类的话。“水变油”、“胡神医”之类的伪创造能够欺世,恰恰是由于人们还缺少存量知识,才上了那些同样无知但却善骗者的当。

    杨支柱:那么您认为在存量知识的基础上怎样才能提高创造力呢?

    秦晖:知识的创造机制是个复杂的问题。仅就科学知识的创新而言,就有波普、库恩、拉卡托斯等多家理论。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谁也不认为创造力是能够在课堂上由老师教得出来的。教存量知识不行,那么专教一门“知识创造法”或“知识力学”如何?我对此不抱希望。背“范文”固然背不出小说家,但抛开“范文”专读《创作技巧》就能读成小说家么?文学创作尚且如此,遑论科学创造。爱因斯坦肯定读过牛顿力学,但大约不会读过“相对论创造学”。埋怨学校不教如何创造知识,这虽是大实话,但是没有什么意义。我倒觉得有许多存量知识是应教而未教的,例如小学没有教关于公民权利的知识。另外,今天所教的某些“存量知识”简直就是“存量谬误”。我们教育中的问题不能说没有“工业文明”的成分,但更突出的恐怕还是“前工业”的东西。它对技术型人才的重视与其说是基于工业文明,不如说是基于“洋务意识”。在尚未“现代化”之前专倡“后现代”,反易导致“前现代”的沉渣泛起,可不慎哉!

    创造力的问题主要不是个教育问题而是个社会体制问题。首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秦晖文集简介 >秦晖文集目录 > 反对把素质教育与考试对立起来——杨支柱访谈秦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