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节 米 勒
希望的种子。飞鸟在空中盘旋,寻觅食物,掠夺播下的种子——正是一幅人与大自然关系的壮丽图景。1857年,米勒完成《拾穗者》,在远处的收获背景上,在收割后的麦田里,三位农妇在金黄色的夕照下觅拾麦穗,她们似乎从喧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具有雕塑般的庄重感,不再是卑微的附属品,而是独立的主人,她们拾穗的形象则成为人类生存内在涵义的象征。1859年米勒完成《晚钟》,画面是入暮之际的田间,远方的教堂传来晚祷的钟声,一对青年夫妇放下手中的活计默默站立,虔诚祈祷,人与自然在暮色和晚钟声中似乎融为一体。1862年米勒完成《倚锄的人》,强烈地表现出生活痛苦的分量。锄地的年轻人在暑热的田间倚锄而立,仰首喘息,抬头远望。似乎生活和劳动沉重的分量已经耗尽了他精力,而眼前还有大片的麦田等待着耕耘,远方则是城市朦胧的身影,那是不属于他的另一种生活。

    米勒自己对《倚锄的人》的解释,生动地表明米勒的艺术见解、宗教人生态度和社会思想。他说:quot;我想让我描绘的农民具有那种命中注定的样子,让人不能想象他头脑里还会有过另外一种生活的念头。quot;他反驳那些认为他不懂农村生活自然之美的人们说:quot;……我在农村发现了基督在下面这句话里提到的那种小花:请您相信,所罗门为了自己的荣光从来不穿衣服,就像它们之中的一个。我清清楚楚地看到蒲公英的花环和在云层上普施荣光的太阳高高地君临大地。我也看到谷地里马匹耕地时冒出来的水蒸汽,还有,在一块乱石丛生的荒地上,我看到了一个疲惫不堪的人,你只能听到他在沉重地喘粗气。从早晨起他就想直一直腰休息一下。在这诸般壮丽之中展示着一幕悲剧。这绝非我的发明,大地呼声这种词儿人们早就想出来了。quot; 转引自雅沃尔斯卡娅:《巴比松画派风景画》,第221-222页。

    文森特称米勒为quot;向许多人打开眼界的现代画家quot;。他认为米勒的艺术见解既充满生活气息,又像海洋一样深刻无比,其作品同时具有真实性和象征性。他认为米勒是艺术高原上不可企及的顶峰,认为自米勒以降,艺术世界事实上经历了一场quot;可怕的衰退quot;,而米勒自己则是quot;直抵人心quot;的雄辩家。他欢呼quot;我们这个世纪产生了不可超越的米勒……这样的画家quot;。参见书信218号、241号、623号等。

    事实上,最终,米勒成为文森特的一种信仰。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不拒绝谈论米勒,但是,他不会就米勒和别人产生quot;争论quot;。 书信R52号。 米勒也成为文森特评价其他画家的试金石。当他高度肯定某位画家时,他总是倾向于把这位画家与米勒相提并论,而将该画家在艺术史上或艺术界内的公认地位置于不顾,甚至到了引人误解的程度。 被凡·高与米勒相提并论的艺术家包括伦勃朗、德拉克洛瓦等大师,也包括他所钟爱的海牙画派及巴比松画派其他画家,还包括布雷顿、洛尔米特、梅索尼埃等较为平庸的画家。这一做法后来导致某些人对他的误解和非难。例如,1950年,艺术批评家P·詹姆斯写道:quot;……他的艺术品味常常有些混乱甚至陈腐。他常常高度赞扬布雷顿、洛尔米特、杜佩雷和梅索尼埃等平庸的画家。quot;(转引自David Sman,Van Gog.p.354.)然而,正如我们后面将要看到,对凡·高作出这样一些误解或非难的人们,他们并不了解他作为原创性艺术家的独特眼光和境界。后面我们将看到,凡·高是兼收并蓄地接受一切画家的画家,但他的兼收并蓄以健全而坚定的自主性为前提,以自我的原则性为取向(如对米勒、伦勃朗、德拉克洛瓦、柯罗等大师或杰出艺术家的特别崇敬),而这正是他作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麦田里的人:凡·高简介 >麦田里的人:凡·高目录 > 第二节 米 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