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米 勒
自我锤炼之天才的典型特征,是他作为个体和艺术家之所以伟大的深厚土壤,用凡·高自己的话说,这叫quot;爱许多许多事物quot;。用我们的话说,这叫quot;文森特之爱quot;。参见本书第3章,第1、2节。
文森特对米勒情有独钟,绝非偶然。在他眼中,米勒跟他自己一样,对生活满怀着忠诚与热爱,对人与麦田充满了纯情挚意。米勒是一位人格完美的伟人,一位quot;人(人性)与麦田quot;的大师。正如我们在本书中看到,像米勒一样,文森特的生命也贯穿了一条鲜明的主线:首先是人,其次才是艺术家;首先是做人,其次才是做艺术家。这是文森特生命本质的必然体现,从中也可看出米勒的影响。
在文森特对米勒的关注中,首当其冲的是米勒如何做人(或如何做基督徒!)。他对了解米勒的生平极感兴趣,怀着极大的热情quot;阅读了大量关于米勒的东西quot;。 书信R8号。
他一再无限感慨米勒之为人(之为农民!之为基督徒!),无限感慨米勒对人及人性的表现,并深刻检讨和批评时代对米勒之为人的忽视。
今天,如果画家们对作为人的米勒多一点了解,……事情就不会如此[糟糕]。如果我们想继续生存下去,我们就必须像农民一样抛弃虚荣,努力工作。[着重号为原有] 书信615号。
《圣经》!《圣经》!米勒,自呱呱坠地,他就依靠着《圣经》成长,什么也没做,就只在阅读这部书!…… 书信B21号。
哦米勒!米勒!他用怎样的笔触描绘了人性,描绘了某种高贵的事物,让我们感到熟悉,但仍然神圣而庄严。再请回想,在我们这个时代,这个人在动笔作画之前总要掉泪…………最好像农民一样,知道如何计算一磅面包或四分之一磅咖啡的价格。……米勒树立了榜样,住茅舍,只与不知傲慢和怪僻为何物的人交谈。 书信20号。
文森特看到,在米勒那里,人及人性的最高表现不是在别处,正是在那永远在生长、永远在燃烧的麦田里。《簸麦者》、《播种者》、《拾穗者》、《晚钟》、《倚锄的人》……米勒的这一系列画作,事实上构成了一个quot;人与麦田quot;系列。文森特认为quot;米勒是麦田的声音quot;,米勒描绘了一望无际的麦田,quot;唤醒了我们的思想,让我们认识了自然的灵魂。quot; 书信614号。
所谓quot;麦田quot;和quot;自然quot;,并非单纯的所谓quot;风景quot;。文森特对米勒画中quot;麦田quot;和quot;自然quot;的看法与米勒十分一致。我们刚才已经看到,米勒虽然十分醉心于自然,但他从未游离于人性和人的命运之外单纯地思考和表现自然,而是在对人性的关怀中、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和斗争中努力理解和把握自然。正如文森特后来指出,虽然米勒画出了毋庸置疑的美丽风景,但是,quot;从根本上说,米勒是人性的画家,在这一点上无人能与他相比。quot;[着重号为原有]书信R30号。
然而,在米勒的人与麦田之间,还横亘着另一个至为重要的存在,那就是宗教的精神和关怀。这种精神和关怀在《晚钟》和《格雷维尔教堂》这样的画中令人感动地表现出来。文森特于此深有感受。在高比尔公司期间致弟弟提奥的一封信中,文森特激动地写道:quot;是呵,米勒的《晚钟》,就是它——是美,是诗。我多么想跟你谈论艺术……尽可能赞美吧;大多数人都赞美得不够。quot;[着重号为原有] 书信13号。 《格雷维尔教堂》也是文森特的重要艺术典范之一,他的早期画作中常常出现与之相应的主题、布局和形象。米勒之为人及其艺术创造,成为文森特终生的人生和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