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节 米 勒
术典范。正如我们在上一节已经看到,后来,quot;人与麦田quot;也成为文森特艺术创造的主旋律,在这一点上,他与米勒之间的一致性绝非偶然。高比尔公司期间,由画家拉维尔刻版复制的米勒系列作品《田间劳作》,对文森特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一生由始至终,特别是在重大的人生关头,他满怀激情临摹了米勒大量作品,其中尤以《播种者》为甚。而他的quot;收割者系列quot;(参见上一节),则可看作米勒《播种者》的对应和完成,看作米勒quot;人与麦田quot;系列的延伸和深化。 参见上一节,以及本书第11章,第5节。当然,在米勒与凡·高之间,也存在着若干重要的分歧。例如,米勒与他所崇拜的普桑一样认为,色彩在绘画中没有本质的意义。而凡·高,正如日后人们所知,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色彩大师。又如,米勒习惯于凭记忆作画,而凡·高只是在阿尔勒与高更相处的时期,才有过主要凭记忆作画的经历,据某些艺术史研究者认为,这一经历参与导致了凡·高的精神崩溃这一灾难性结果。参见Ingo F.altzger ed.,VincentvanGoge Paintings.Kln:Benedikt tschen,1993.pp441-464.此外有必要指出,凡·高对米勒(以及下面就要提及的J·布雷顿)的强烈兴趣,属于他那个时代中有代表性的艺术品味。这似乎暗示了凡·高身上也具有常见的从众性。然而,在那个时代还有另外一些同样(以及更加)光彩夺目的艺术家,但凡·高并没有对他们(像对米勒一样)加以特殊的注意。

    用心理分析的术语可以说,选择怎样的艺术家,完全是选择者自己内在意象的投射。用通常的用语我们说,凡·高对米勒、J·布雷顿等人的选择绝非偶然。

    总的说来,凡·高的人生和艺术姿态,令人想起中国弘一法师的一句临终遗言:quot;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quot;(转引自林子青:《弘一法师年谱》,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第304页。)

    在米勒之外,另一位艺术家也对早期的文森特产生过相当重要的影响,他就是法国北部画家J·布雷顿。布雷顿的重要代表作《为阿托依斯的麦田祈祷》,正好也是以人与麦田之关系为主题。这一巨幅油画在1857年的法国沙龙画展上获得成功。该画表现一支为麦田作宗教祈祷仪式的队伍,正在村外的田间行进,场面盛大,气氛虔诚而庄严。

    在艺术史上,J·布雷顿与《穿过麦田的葬礼队伍》的作者范·德·马丁一样名不见经传。然而,跟范·德·马丁的情况一样,文森特也给予布雷顿超乎寻常的高度评价,甚至不厌其烦地将布雷顿与他至为崇敬的米勒大师相提并论。布雷顿的《为阿托依斯的麦田祈祷》一画对文森特的影响,据说可与米勒《田间劳作》系列对他的影响相提并论。 参见DavidSman,Van Gog.pp.29-45。

    一般的批评家没能看到,布雷顿、梅索尼埃这一类艺术家对技术性细节的高度重视和有效表现,恰好是吸引凡·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多半出于自身特有的艺术个性,凡·高对这样一类艺术家表现出强烈的偏爱。不管凡·高对布雷顿的整体理解是否正确,后者的确不愧为成功地表现细节的画家。在布雷顿的作品中(如《为阿托依斯的麦田祈祷》),黄昏的天空,衣服的皱折,列队而行的人群,无不表现得细致入微。

    另一方面,布雷顿是一位成功地走出了沙龙、画廊、画商、批评家之类场合和圈子的画家。他的作品能够直接面向大众说话。这是个性独特、性格孤独的凡·高特别赞赏的地方。 与对范·德·马丁的偏爱一样,文森特对布雷顿的偏爱也绝非偶然的冲动或一时的偏好,而是出于他对quot;人与麦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麦田里的人:凡·高简介 >麦田里的人:凡·高目录 > 第二节 米 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