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节 第一次传教
适意或充满希望的心境之中,那quot;如画quot;的感觉方式就格外地活跃和鲜明,同时又反过来使得那浑然而博大的quot;文森特之爱quot;表现得格外感人。他的第一次传教正是最典型的例子之一。

    正如上面的引文和本书其他有关内容所表明,在quot;如画quot;的感觉方式后面,存在着更深刻的关联物,那就是quot;文森特之爱quot;中最自发、最本真、最质朴、最深厚的自然之爱和生活之爱(以及相关的艺术之爱)——它们也是quot;文森特之爱quot;中宗教之爱的基础或者说原质。其实,正因为如此,quot;如画quot;的感觉方式与quot;文森特之爱quot;之间才存在着那么积极的关联。

    沿着这样的思路还可以进一步得出更重要的结论。从上面的事例和讨论似乎可以看出,就已经发展到目前阶段的文森特精神状态和心理结构而言,一方面,宗教之爱的实现格外地激发着自然之爱、生活之爱(以及相关的文学之爱和艺术之爱),使得quot;如画quot;的感觉方式格外活跃、鲜明;另一方面,在文森特身上,宗教之爱与自然之爱和生活之爱(以及相关的文学之爱和艺术之爱)最终融为一体,或者更准确地说,宗教之爱随时准备渗透进以及转化为自然之爱和生活之爱(以及相关的文学之爱和艺术之爱)。

    在上述分析中,包含着理解文森特整个生命之路的重大线索。

    关于自己生平第一次传教所宣讲的布道词,文森特抄寄了一份给提奥。也许由于一些失控的、过分个人化的内容和表述方式,布道词中某些段落不是十分容易理解。然而,在另一些段落,他所希望表达的高贵思想变得十分清晰、感人。这样一些段落刚好与艺术之爱、文学之爱、自然之爱以及生活之爱相关。除了真正的《圣经》之外,班扬的《天路历程》(直译即为《朝圣者之路》)正是他这段时期的quot;文学圣经quot;。两个多月前,文森特向提奥谈及艺术家鲍顿的一幅画作《朝圣者之路》——一条quot;永远悲伤,又永远欢乐quot;(使徒圣保罗语)的路, 书信74号。 现在,他引进其他更多的内容,把有关思想作了尽情的发挥,其中谈道:

    ……我们的一生是朝圣者的一生。我曾看到一幅非常美丽的画作:那是一片傍晚的风景。画面右前方是一排小山,在傍晚的雾气中隐隐发蓝。在这些小山之上是壮丽的落日,是镶着银色、金色和紫色边缘的灰色云团。画面上的风景是一片平原或长着石楠的原野,覆盖着草和黄叶,因为那是秋天。一条路穿过画面上的风景,通向很远、很远的一座高山,山顶上是一座城市,沐浴在落日的光辉中。在这条路上走着一位朝圣者,手里拎着行头。他已经走了很长的路,已经非常疲倦。就在这时他遇见了一位女子,一位黑衣女子,她令人想起圣保罗的话:永远悲伤,又永远欢乐。那是上帝的天使,她站在那儿,为了给朝圣的人们以鼓舞,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于是这位朝圣者问道:这条路一直通向山顶吗?

    回答是:quot;是,一直到尽头。quot;他再次问道:quot;要用生命般漫长的一天才能走完它吗?quot;回答是:quot;是的,从早晨到晚上,我的朋友。quot;于是朝圣者悲伤而又始终欢乐地继续上路了——悲伤是因为,他要到的地方是那么远,路又是那么长。欢乐和希望则在于,在他眼里,那天国之城在落日的光芒中灿烂辉煌…… te Letters of Vincent van Gogh,vol/1,p/90-91.

    的确,这段布道词充分而理想地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文森特之爱:压倒一切的宗教之爱并没有抑制其他的美好情感,相反让它们得以姿意地表达自己。或者反过来说,生活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麦田里的人:凡·高简介 >麦田里的人:凡·高目录 > 第一节 第一次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