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茶文化篇-一、茶与文化-1
中用《茶录》名称的尚有4部,都是明代着作。张源于1595年前后撰写;程用宾于1600年前后撰写;程用宾于1604年撰写;冯时可于1609年前后撰写。其中程用宾撰写的《茶录》,内容较详,共分四集。首集12则,摹仿宋代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正集14则,分原种、采候、选制、封置、酌泉、积水、器具、分用、煮汤、治壶、洁盏、投交、酬啜、品真等,约1500字。末集12则,拟茶具图说,有图11幅。附集载陆羽《六羡歌》、卢仝《茶歌》等7首。

    《东溪试茶录》宋·宋子安撰,1064年前后写成。作者因丁谓、蔡襄写的建安茶事尚有未尽,因此写成此书。全书约3000字,首为序论,次分总叙、焙名、茶病等8目。东溪是福建建安的一个地名。书中首先对该地茶园及其历史沿革作了总述,对北苑、沙溪等诸茶园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条件和特点,以及所产茶的品质,作了详细介绍。其次介绍了7个茶种的产地、性状和区别。还论述了采、制茶的要求与品质的关系,提出采叶的时间和方法。阐述了采茶时间要根据气候情况来定。最后论述由于采制不当带来的茶疵,如鲜叶带进鳞片、鱼叶会使茶味苦涩,色泽黄黑;制茶时若蒸芽不熟会有青臭苦涩味。书中不仅记述了茶树品种的特性和分类标准,还介绍了品种的形成及其演化过程,并指出即使品种优良,若栽培条件低劣也会劣变,强调了栽培条件的重要性。

    《品茶要录》宋·黄儒撰,成书于1075年前后,全书951茶文化篇约1900字。作者对于茶叶采制不当对品质的影响及如何鉴别审评茶的品质,提出了十说:一说采造过时,则茶汤色泽不鲜白,水脚微红,及时采制的佳品茶汤色鲜白;二说白合盗叶,茶叶中掺入了鳞片、鱼叶而使茶味涩淡;三说入杂,讲如何鉴别掺入的其他叶片;四至九说叙述适时采制的重要性及制作饼茶不当时出现的弊病和如何审评鉴别;十说辨,谈壑源、沙溪两块茶园,其地相比虽只隔一岭,相距无数里,但茶叶品质相差很大,说明自然环境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最后指出芽细如麦,鳞片未开,阳山砂地之茶为佳品。本书细究茶叶采制得失对品质的影响,提出对茶叶欣赏鉴别的标准,对审评茶叶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大观茶论》宋·徽宗赵佶撰,成书于1107年。大观是徽宗的年号,大观初年徽宗着《茶论》,后人于是名为《大观茶论》。全书约3000字,内容包括茶树的种植方法,采茶的时期、方法、蒸茶、榨茶、制茶方法,以及鉴别茶品方法,并根据陆羽《茶经》为立论基点,再结合宋朝的变革而详加讨论。首为绪论,谈当时太平盛世饮茶为时代所尚,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品评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茶叶生产有很大发展。后分二十篇,论述种茶须注意自然生态环境。列举外焙茶虽精工制作,外形与正焙北苑茶相仿,但其形虽同而无风格,味虽重而乏馨香之美,总不及正焙(北苑茶园)所产的茶,指出生态条件对茶叶品质的重要性。对茶叶提出要视气候情况及时采制,以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并强调制茶技术对品质的影响。另外,对茶的评比鉴别、烹茶冲饮、用水用具也都有较详细的叙述。

    《宣和北苑贡茶录》宋·熊蕃撰,成书于1121~1125年。宣和是宋徽宗年号,表明了这本书的着作时期。熊蕃之子熊克于1158年增补。正文约1700余字,旧注约1000字。

    清·汪继濠按语有2000余字。北苑是福建省建安县东面凤凰山山麓一个宫廷专用茶园的园名。本书介绍了北宋帝室御用茶园的历史、制茶概略、进贡经过。宋朝于976年初在北苑制团茶,以与民间茶相区别,龙凤茶就始于此。龙茶供天子,余按皇亲国戚廷臣等级分赐。后又创制白茶、龙园胜雪等。书末附御苑采茶歌10首及图38幅。图上并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茶经-下简介 >中国茶经-下目录 > 茶文化篇-一、茶与文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