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茶文化篇-一、茶与文化-1
附有贡茶的大小尺寸。可以考见当时各种贡茶的形制,对研究贡茶很有参考价值。

    《北苑别录》宋·赵汝砺撰于1186年,全书约2800余字。清代汪继壕增注(约1800年)约2000余字。作者为补充熊蕃的《宣和北苑贡茶录》而作此书。前为诸论:概述北苑情况,然后分列12条,即御园、开焙、采茶、拣茶、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干燥过程)、纲次(每次运送贡茶的顺序名称)、开畲(茶园管理)、外焙(北苑附属的茶园)。

    详细叙述了46处御园的位置名称,然后介绍茶叶采制方法,采摘必须在太阳升起前至午前八时结束,可使茶汤鲜明。采回的芽叶要进行分拣后加工,制成的饼茶用箬叶包裹放入绫罗制的小箱内运往宫中。至七月进行茶园培土管理等工作。本书对贡茶的种类、数量、采制、包装运输,以及茶园管理等均作了详细而切要的介绍。

    《茶具图赞》宋·审安老人撰于1269年。此书记录了宋代12种茶具的大小、形状、尺寸并均有图。对12种茶具161茶文化篇还分别冠以官职名。可供研究古代茶具形制参考。

    《茶谱》明·朱权编,成书于1440年前后。全书约2000余字,内容侧重于茶叶品评和煮茶用具方面。序言叙述了茶有醒睡消酒、利大肠、化痰等功效。茶有五名:茶、槚、蔎、茗、荈。并认为茶叶杂以诸香会失茶之真味。赞成物遂其自然之性,反对团茶碾末,提出以叶茶烹饮。全书分16则:品茶、收茶(贮藏)、点茶、熏香茶法、茶炉、茶灶、茶磨、茶碾、茶罗、茶架、茶匙、茶筅、茶瓯、茶瓶、煎汤法、品水。

    详细介绍蒸青叶茶之烹点方法,独创以叶茶烹饮。

    以《茶谱》命名的古茶书,尚有五代·蜀毛文锡于公元935年前后编写的《茶谱》,此书已失传。从各省区地方志所引的《茶谱》来看,该书系论述当时各地茶树品种、茶叶质量概况的,其内容有的很详备,可供参考。还有宋代王端礼于1100年编写的《茶谱》,朱佑槟于1529年前后编写的《茶谱》;明代钱椿年于1539年前后编,顾元庆于1541年删校的《茶谱》,以及陈荣1592年前后编写的《茶谱》。此外,还有宋代蔡宗颜(1150年以前)编写的《茶谱遗事》,庄茹芝于1223年前编写的《续茶谱》;明代赵之履于1535年前后编写的《茶谱续编》,以及孙大绶1588年辑的《茶谱外集》等。

    《茶寮记》明·陆树声撰于1570年前后。全书约500字。前有引言性质的漫记一篇,次分人品、品泉、烹点、尝茶、茶候、茶侣、茶勋等7条,统称“煎茶七类”。全书主要叙述烹茶方法及饮茶人品和兴致。

    《茶寮记》共有6个版本,其中“古今图书集成”本与其他各版本的上述内容不同。它所载陆树声的《茶寮记》前为总叙,行“漫记”文字相同,次分16条,每条数语,多系抄录前人的文句,似不像《茶寮记》的原文。

    《茶疏》明·许次纾撰于1597年。全书约4700字,分36则。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心得写成,是一部综合性的茶叶着作。对茶叶的采摘、炒制、收藏、烹煮、用水等均有较深的论述,对几种茶提出了适当的采摘时期,并指出秋茶品质甚佳,七、八月可重摘一番。论述杀青有两种方法,提出粗茶用蒸,细茶用炒,最先记载论述炒制绿茶的方法。反对茶叶混入香料,以免丧失茶的真味。在“宜节”一则中指出:

    “茶宜长饮,不宜多饮。常饮则心肺清凉,烦郁顿释;多饮则微伤脾肾,或泄或寒”。论述了饮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茶疏》是明代茶书中较着名的一本。

    《罗岕茶记》明·熊明遇撰于1608年前后。罗岕茶产于今浙江长兴县境内的罗岕山,故名。罗岕山距宜兴80~90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茶经-下简介 >中国茶经-下目录 > 茶文化篇-一、茶与文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