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茶与文化-4
的茶汤。另如1792年,英格兰画家E·爱德华兹,曾画过一幅牛津街潘芙安茶馆包厢中饮茶的场面。绘一贵夫人正从一男子手中接取一杯茶,前方桌上放有几件茶具,旁边绘一女子正在同贵夫人耳语。再如上一世纪苏格兰画家D·威尔基,也创作了一幅名为《茶桌的愉快》的茶事画。画面绘二男二女围坐在一张摊有白布的圆桌上饮茶,壁炉中炉火通红,一只猫一动不动地蜷伏在炉前,绘出了19世纪初英国家庭饮茶时那种特有的安逸舒适的气氛。此外,如现在收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博物院中的凯撒的《一杯茶》、派登的《茶叶》,收藏在比利时皇家博物院的《春日》、《俄斯坦德之午后茶》、《人物与茶事》,以及悬存在苏联列宁格勒美术院的《茶室》等等,也都是近二世纪来深受人们喜爱的茶事名画。

    茶画虽然没有像茶具一样派生为一种独立的文化现象,但是,它不仅增添了世界各国的绘画题材,增强了有关绘画的生活气息,对于茶叶文化来说,也具有一种活跃和丰富的作用。

    (朱自振)

    茶联,乃是我国楹联宝库中的一枝夺目鲜花。它字数多少不限,但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是诗词形式的演变。在我国,凡是有“以茶联谊”的场所,诸如茶馆、茶楼、茶室、茶叶店、茶座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艺、茶礼表演的厅堂墙壁上,甚至在茶人的起居室内,常可见到悬挂有以茶事为内容的茶联。使人见之,不但有古朴高雅之美,而且有“公德正气”、情操高尚之感,还可以给人带来联想,增加品茗情趣。

    楹联,又称对联,相传最早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至宋代时遂推广用在楹柱上,后又普遍作为装饰或交际之用。自唐至宋,饮茶兴盛,又受文人墨客所推崇,因此,茶联的出现,至迟应在宋代。但目前有记载的,而且数量又比较多的,乃是在清代,尤以郑燮为最。

    郑燮能诗、善画,又懂茶趣,善品茗,他在一生中曾写过许多茶联。在镇江焦山别峰庵求学时,就曾写过茶联:

    532茶文化篇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将名茶好水,青山美景融入茶联。

    在家乡,郑燮用方言俚语写过茶联,使乡亲们读来感到格外亲切。其中有一茶联写道: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这种粗茶、菜根的清贫生活,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写照,使人看了,既感到贴切,又富含情趣。

    郑燮平生与墨有缘,但又与茶有交,为此,将茶与墨融进茶联: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联中将“文房四宝”与茶和茶具联在一起,活脱脱地再现了作者爱墨喜茶的心情。

    郑燮还写过一首宣传越州(今浙江绍兴)日铸茶的茶联: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另外,郑燮还为茶馆写过茶联,在《题真州(今江苏仪征县)江上茶肆》中写道:

    山光扑面因潮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悬挂茶联,古代如此,近代又何尝不是这样。仅以杭州的“茶人之家”为例,在正门门柱上,就悬有一副茶联: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这里,既道明了以茶留客,又说出了用茶清心和飘飘欲仙的感受。进得前厅入院,在会客室的门前木柱上,又挂有一联,写道:

    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

    这副茶联,虽然没有一个“茶”字。但人们一看便知,它道出了人们对茶叶的共同爱好,以及主人“以茶会友”的热切心情。使人读来,大有“此地无茶胜有茶”之感。在陈列室的门庭上,又有另一副对联,写道:

    龙团雀舌香自幽谷,鼎彝玉盏灿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茶经-下简介 >中国茶经-下目录 > 一、茶与文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