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茗事典故-1
thee”,都是照我国广东、福建沿海地区人民的发音转译的。为了使读者了解我国部分民族和世界部分国家语言文字对“茶”字的发音和书写方法,兹将《中华茶人》1995年第一期发表的《中国25个民族“茶”字的写法》和《世界12种语言文字的“茶”字写法》作为本书的附录之四,附在本章之后,请读者参阅。
——兼介中国茶叶生产今昔之盛衰
1.中国贡茶之起源贡茶之起源,这要先从“贡”字说起。何谓贡?下纳于上为贡,封建制度之一。相传纳贡是从夏代约于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7世纪开始的一种赋税制度。贡,一般是纳以实物,土特产、宝物等。后来才在易货币之后,再缴纳朝廷。在商约在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周约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时期,由诸侯向天子缴纳贡品。贡的原则是以土产为贡。天子所收贡物,存放于特设的库府中,作为朝廷宴乐、赏赐及皇室和特殊事件的支出费用。
贡茶,是封建制度下,各地方向朝廷进献的土特名贵产品之一,是在赋税制度之外,另一种缴纳实物的方式。贡茶专供皇室或赏赐之用。贡茶在开始时,每年只缴一次,后来也有一年中又分为春贡、夏贡、秋贡的,而春季一地之贡茶,又分为多“纲”分批相继送往朝廷。
贡茶,究起于何朝代呢?这要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西周之初年了。据晋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在周武王灭了殷商之后,巴蜀之地的部族以“桑蚕麻纻,鱼盐铜铁,丹漆茶密,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支,蔓有辛蒟,园有芳蒻香茗。”当时巴蜀之地的部族,向周武王缴纳诸多土贡中,是把茶香茗列为珍贵贡品的。这是关于贡茶的最早记载,也是把茶作为珍贵饮料的最早记录。但当时巴蜀部族只是选择本地的名优特产进献武王,并不是周朝规定的贡茶制度。但亦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产于秦紫阳县今属陕西焕古乡,在历史上被称之为“紫邑宦镇毛尖”今称之为“紫阳毛尖”的上品茶,在东汉时亦被作为贡品进献宫廷。为增加贡茶产量,还在该地不断兴植新茶园。
贡茶,从西周初年算起已长达三千多年,如从东汉末年算起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从唐代始作为一种封建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亦长达一千二百多年。而且贡茶的数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以至广大茶民难以承受。
2.唐代的贡茶唐朝规定,各地方州县每年必须向皇室贡献土特产品。浙江、岭南、福建、四川等地则以茶贡为主。初时规定进贡时间一般在冬天,因茶一般都是产于春季,春茶鲜美,后来即改为春季作为贡茶时间。唐代湖州顾渚紫笋和常州阳羡茶作贡茶是始于肃宗和代宗朝。到德宗兴元元年784春,湖州刺史袁高作《茶山》时,早已改为春季贡茶了。实际上因各地产茶季节与时间不一,一般即以各地每年产第一批新茶之后,为进献新贡时间。
唐肃宗年间756—762,常州义兴阳羡茶即江苏宜兴茶被列为贡茶珍品。仅此一地每年贡茶即达二万担以上。朝廷为了保证阳羡茶的来源,特派茶史太监赴唐贡山及顾渚茶山设“茶舍”和“贡茶院”,专管贡茶的采制、品鉴和进献。
每年春分刚过,茶芽如雀舌初展之际,便招来民间妙龄少女,在清晨进茶园,用舌尖衔摘饱含滴滴玉露的嫩芽。采后随即制作。在贡茶制成后,立即将明前茶派专人策马日夜兼程送往长安,赶赴朝廷的“清明宴”。
阳羡茶,早在汉代即闻名于世了。在唐代被列为贡茶之后,更享有盛誉。茶圣陆羽品尝阳羡茶赞之为“芳香冠世产”。并有诗云:“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发芽。”
唐代为帝王采制用以祭祖的贡品茶时,地方官员还要选择吉日,沐浴礼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