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从汉语到英语 从汉语到英语
From Co English
从汉语到英语
尽管我学习英语已经很多年,也翻译出版了几本英美小说,可是直到今天我对汉译英却还是十分谨慎的,对一些国外报刊的英文约稿从不敢轻易应允,更不敢主动把自己的文章译成英文发表。准确的英译汉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有可能做到,翻译文学作品就要有更深的功力了,而要把文学作品的汉译英做好,不仅要具备汉语和英语本身的坚实基础,还要有其他方面的深厚涵养。文学的汉译英决不是学过几年英语就能做到的,实际上这种翻译是译者的二度创作。
对于中国人,英译汉做得漂亮不容易,汉译英做得漂亮就更难了,因为在进行汉译英的置换时,我们很可能在潜意识里就把汉语习惯载入了英语。往往是这样,我们认为自己译得很好的英文,英语国家的人却会挑出很多毛病,小的,大的,甚至标点符号,还有的地方他们干脆就说看不懂。那种时候真让人很丧气,可是怎么办呢?
多年前,我经常把一篇篇自认为很好的汉译英文章寄给我的美国朋友Jerry,他看完又把修改后的文章寄回来,看着被他用红色圆珠笔修改得密密麻麻的地方,我总是很难过,也很奇怪,为什么我认为对的地方却是错的呢?有时候,我会一连几个小时,盯着那些被红笔划过的痕迹苦思冥想,一会儿好像恍然大悟,一会儿好像又绕进了文字的迷魂阵。我觉得汉译英太难了。不过,我还是鼓起勇气,继续学习,并且坚持每天都做一些汉译英的练习。
那时候,我读了一本《中诗英译探胜》,那本书让我爱不释手,里面是中外语言专家翻译的中国古代诗词,从到。读那些诗歌,我体味到汉语诗词英译的困难,把意思表达准确是要下苦功的,而既忠实于原文,又表现出原文的意蕴,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有些古诗词被译成了英语,却品不出古诗词的意味了,但是,我仍然感受到译者对每一个句子,甚至每一个词的认真推敲。不过我想,也许任何一种外语都不能充分地表达意象万千的中国古诗词,因为它们独特魅力的光芒是别的语言不能与之争辉的。比如唐代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罗伯特?佩恩(Robert Payne)是这样翻译的:
I slept in spring not conscious of the dawn,
But tering all around,
I remember, torm at night.
Pray, how many blossoms have fallen down?
许渊冲先生的译文是这样的:
this morn of spring in bed I’m lying,
Not to aill birds are crying.
After one night of wind and showers,
he fallen flowers!
这种对比多么有趣啊!文学作品有多种多样的译法,因为人们对它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和想象。我已经不能确切地回忆起那些日子是怎样度过的,只记得那本《中诗英译探胜》一直放在我的床头,每天夜晚我都要翻看,我喜欢书中那些英语国家的人翻译的每一首诗词,看他们怎样用英语来表现中国古代诗词,或是把它们变成一个个通俗的英语故事。读那本书我总是快乐的。
从那以后,我又给Jerry寄去文章,一篇又一篇,我发现,他在文章里做的红色修改印迹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