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节
献,你看怎么样?”

    “人在哪里?”他喜滋滋地问。

    那人——刘副主任往一排土房一指。王盛元在膝盖上一拍帽子,霍地站起,粗门大嗓地笑道:“我看他去。”

    可是,中国科学院发配下来的老九们,接受再教育上山打猪草去了,至夜未归。

    树下,两匹毛驴哧哧的叫得山响,烦得他骂娘。“叫什么叫!”他一声吼,吓得毛驴垂下头,“风马牛不相及,打猪草和搞卫星能画等号吗?——蠢货!”

    夜晚,他从鬼火般的一点灯亮里,看见一个人正佝偻着写写画画,近视眼镜的一角叫灯烟熏黑了。“陈芳允!”共和国为数不多的二级教授,曾留学德国,可眼下哪像是个科学家,旧中山服又脏又破,分明是一个农村的驼背老会计的模样。天哪!几个月不见面,教授已被折磨成这个样子!

    王盛元一阵心酸,闯进屋去,摘下陈芳允的眼镜:“陈教授,别熬了。要干,也不能搭上老本拼啊,伙计,瞧您的眼镜。”他擦一擦眼镜,笑着又递给陈芳允。

    陈教授一戴上眼镜,认出他来了:“啊,是卫星测控部长!”

    “老陈,说实话,您对我们的卫星测控技术怎么看?”

    “高超,高超!”陈教授却很拘谨,掏出笔记本,背诵似的念道,“同国外相比,日本的第一颗卫星只有9.4公斤,美国的8.22公斤,法国……都比我国的第一颗卫星小……”

    “得。这些话匣子的话我耳朵都听出茧来了,老哥!”王盛元挥手打断他,拍拍帽子扣到脑门上,“走,到春来茶馆,喝杯凉茶清清热!”

    教授一动不动,沉吟良久,才递过去一份《人民日报》,指了指我国卫星路过世界各国的预报表:“还聊什么?你自个看吧。”

    “老陈,你还信不过我吗?”他恳求地定定望着教授,一边挪挪屁股,“你不说,我可走了。”

    陈芳允终于红了脸,缓缓地说起来:“发射卫星前两个月,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听取汇报。他问得很仔细,又特别对卫星运行所经各国一些大城市的预报相当重视,一边听,一边加上也门、乌干达、桑给巴尔、赞比亚、毛里塔尼亚等国首都的地名。总理说,对这些国家的首都进行卫星越空预报,可以鼓舞第三世界。可是现在,我们只预报到分或零点几分,外国发达的可以预报到秒以下,轨道参数的预报,我们小数点后的位数也不多。按现在的测控水平,我们是不可能搞好‘实验一号’和回收型卫星的,特别是回收型卫星,要求很高的精确度。”说完,递过他刚才写的一份文稿。

    王盛元看了文稿,心里暗暗佩服:老陈有两把刷子。在这种年代,卫星上的仪器和地面设备都以刻“最高指示”作为赶先进、超先进的标志,谁敢说我们的卫星半个不字?谁敢言我们的测控技术还不如外国?他敢想敢说,有头脑,这是真正的人才,不是奴才。有他这样的专家在,不愁二级跳,三级跳……

    这是彭子强先生所著《中国“两弹一星”揭秘》里有关陈芳允的描写。此时,陈芳允已经参加过“东方红1号”卫星的测量控制工作,自此之后,他便在那个爱才如命的王盛元部长手下当了兵,名正言顺地投入了他的“宿命”——与测量有关的工作。

    关于这一点,陈芳允回忆道:“虽然因为我后来跟任之恭先生到了清华无线电研究所,而没考虑叶先生的建议,但是想起来仍然认为叶先生对于学生的特点是十分了解的,也许比我自己了解自己还清楚一些。同时也可看到他对于国家的基础建设是十分重视的。”

    陈芳允在成为我国著名的无线电电子学专家之后,又成为“两弹一星”的功勋专家——卫星测控专家。

    许多年后,叶企孙先生遗传给他精神世界的科学救国基因再次发挥作用。他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简介 >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目录 > 第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