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穷山沟里出好文章
个被面越心疼,干脆就把被面从被子上拆下来,拿到供销社又卖了,把钱换回来。然后,郭凤莲给爱人做了个布面被子,自己继续用“铁姑娘”时代的旧被子。

    以今天人们的观点来看,郭凤莲的恋爱婚姻带着点不太让人“欣赏”的包办味道。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两人此后琴瑟和谐,称得上幸福。

    当时,郭凤莲因为经常要开会、接待参观、参加劳动,白天晚上连轴转,太辛苦了。贾富元就承担起带孩子、操持家务等一切家庭琐事。郭凤莲的二儿子因为长期没和母亲在一起,长到8岁的时候,还不愿意叫妈妈。此后,在郭凤莲人生低谷期,贾富元更是不离不弃、体贴入微,使家庭的温暖成为郭凤莲栖息心灵的乐园。

    对郭凤莲来说,那个时代最大的快乐是在“铁姑娘”们参加劳动的一年之后。那个秋天,郭凤莲看着在废墟上重建的新居和40万斤粮食,激动不已,因为那里也有她的一份辛劳和努力。大寨除了口粮、种子和饲料,还向国家卖了余粮。她第一次感受到人的智慧和勤劳具有多么大的力量,并深深沉醉于艰苦创业带来的成就感中。更令她惊讶的是,大寨这个普通农村的名字开始频频出现在报纸、电台和先进事迹报告会上。

    如今的年轻人已经无法想象大寨曾经拥有的地位,他们只能从老人们的叙述中,去感受当年红色海洋中激情的氛围。其实,早在1964年,大寨就开始了辉煌的历程。

    1964年2月1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几乎成了一份“大寨专刊”。在报纸的头版头条是一篇名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的社论,与社论同时发表的,还有新华社记者宋莎荫、范银怀写的反映大寨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大寨之路》。

    1964年3月28日,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的陶鲁茄在停靠在邯郸城的主席专列上,向毛泽东汇报大寨的事迹。毛泽东对此非常感兴趣,他意味深长地说:“穷山沟里出好文章。”

    1964年4月的一次中央会议上,毛泽东在听取小组讨论时插话说:“农业要靠大寨精神。”同年6月,他又在中央政治局的一次扩大会议上说:“农业主要靠大寨精神,靠自力更生,要多出几个大寨,多出几个陈永贵。”

    中央决定树大寨这面红旗了。为了稳妥起见,1964年4月20日,周恩来派农业部部长廖鲁言赴大寨调查研究。5月下旬,廖鲁言写的《大寨大队调查报告》呈送中共中央。

    大寨开始走入全体中国人的视野,他们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所体现出的智慧和勤劳,打动了许多人。

    1964年12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表扬了一个小小的村庄——大寨,他把大寨精神总结为: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

    这一切,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

    在“农业学大寨”期间,周恩来曾经三次陪同外宾前往大寨,邓小平、李先念、华国锋等中央领导都曾经到过大寨。此外,还有22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也到大寨参观过,比如墨西哥总统埃切维里亚、马里国家元首特拉奥雷、塞内加尔总统桑格尔、缅甸总统吴奈温、莫桑比克总统马歇尔等。1964~1978年,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各地先后赴大寨学习参观的人,超过了1000万人,有时候一天就有上万人。

    渐渐地,大寨的接待工作也成了一个中心任务。昔阳县专门成立了一个接待办公室,负责协调大寨的接待。只有重要客人,才由大寨干部出面。当时,在接待各地来“取经”的人群时,来访的人们站成两排,大寨干部从中间走过。然后,由在场职位最高的大寨干部讲讲话,就可以了。据说这是得到中央批准的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梦的十个样本简介 >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梦的十个样本目录 > 穷山沟里出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