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采访手记
去河北省省会石家庄采访,在省文明办白石副主任处见到一份材料,题日《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19811999年大事记》,只见开篇首页这样写道:
1981年11月,驻保51034部队一一二师借鉴华北演习时的经验,在保定地区新城县崔中旺村搞起了军民共建文明村试点……
崔中旺村绵亘在我心里已有一些时日了。现在,它躺在8月炽热的阳光中,像一汪绿色液体流进我的视野。
崔中旺村位于京广铁路北端高碑店镇以西5公里处,有250余户人家,1000多口人。村北有条人工挖掘的运粮河,倘若雨水充足的时候,你撑着一叶扁舟,就会向东流向一个叫做白沟的地方,去听那里沿水而聚的蛙鸣和水鸟的啁啾。白沟现在是著名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尤其是80年代,它曾搅动京城,闹得周天寒彻,大有谁人不识君之势。而沿白沟向南或朝着东南走,就是大名鼎鼎的保定城和白洋淀,这两处地方都好生了得,一是因《野火春风斗古城》而成名,一是因拍摄《小兵张嘎》而风靡一时。如果说文化也是一种产业的话,这两处的盛名就是很经典的例证。保定是京南之处,历代均有重兵镇守。
文革期间这里派性严重,军队和地方由文斗发展到武斗,兵戎相见,不一而足,以后虽然文革结束,但军地双方的仇结却仍然没有解开。于是,就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前夕。驻军在保定地区呈扇面分布各地,军营壁垒,森严整齐,当地老百姓虽然奈何不得,但却可以用当年对付鬼子的手段来对付部队发展农业生产,外地讲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却有人喊:靠着营房吃部队!于是,骚扰、偷盗部队的事儿经常有所发生。夜袭队翻墙入院,小至马扎坐凳,大至肥猪木板,乃至部分军用设施,无所不拿。部队高筑围墙,他们便横掏其洞,部队白天堵,他们便黑夜掏,矛盾非常尖锐,打架斗殴的事儿时有发生。白天还有那嫂子大娘们不约而同的大筐队,她们每人背着一个大筐,整天在营房周围游来逛去,见到部队的东西,不管是铁的木的、酸的甜的(瓜果蔬菜),稍不留神就顺手牵羊,装入了筐里。一旦被人发现,她们撒腿就跑;个别跑不脱的,解裤子一蹲,哪个当兵的还敢上前?军民鱼水相依的关系在这里遭到了破坏。
——摘自驻军某部《政工简报》
崔中旺村的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崔中旺村附近驻防的是51034部队。这是支英雄的部队。抗日战争时它们曾参加过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解放战争时又从东北一直打到西南边陲,朝鲜战争中他们奇袭飞虎山,打出了国威和军威,被彭德怀司令员称之为万岁军。但就是这支威名赫赫的部队,被当地群众围而辱之,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事情的原委缘起于一个口误:一天夜里,部队营房放映电影,临近的崔中旺村和别的村子的青年拥进了营区,把放映场弄得沸沸扬扬,秩序一片混乱。部队首长哪见得这样的混乱,就随口说了句:侦察排要维护好秩序。大概这位首长的普通话说得不甚规范,早已不耐烦的战士误听为把他们弄出去,于是就把平时练就的捕俘拳糅进了推推搡搡之中,双方争斗升级,竞弄得十多个农民受了伤。此事一出,村民们背起铺盖卷开始告状上访,从保定告到石家庄,又从石家庄告到北京,本来是鱼水关系硬是给弄成了水火关系。
华北平原对于中国革命有着特殊的意义。著名诗人郭小川曾把它写进诗行,用青纱帐命名,诠释了这个地区对中国革命特有的深情。青纱帐掩护过八路军武工队,掩护过晋察冀边区政府,掩护过吕正操、聂荣臻和徐向前,掩护过小说中或现实中如朱老忠、金环、银环、肖飞等无数志士仁人,对于革命者来说,青纱帐实际就是一支激昂的燕赵绝唱,就是壮士一去不返的临风长啸,就是义薄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