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住户为骨干,在小区内开展领养和帮教活动。老市民们自愿和新市民家庭结成对子,开展互帮互教活动,使新市民们远学有目标,近学有榜样,由于有了这样的举措,小区内的文明因素眼见得一天天多起来……
朱福林(由由社区副主任):
在小区管理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提高人的素质是根本的根本。因此,我们特别注重塑造市民形象,让居民认识到小区就是他们的家,而这个家必须用文明来培育,只有充分文明的小区才是真正的幸福小区……
由由社区中的农民们被一种强大的城市力推动着,一步步从农民渐变成居民,又从居民变为文明市民……
中国的西部及偏远省份,更多的时候,它们是以输送劳动力的形式走向中国的南方及沿海城市的。这就是广而熟知的打工族们。这是一片浮动的弱势部落。
它们既有极大的创造力,同时也具有破坏力。
如何使这份力量,使城市更加美丽同时也不受伤害,1999年4月,厦门市劳动局与厦门市文明委签订了继续办好外来人员培训中心工作的责任书。它们认为,在厦门这个有50万城镇人口的城市,外来人员甚至超过这个数字,在反客为主的情势下,外来人员的举止文明直接关系着城市的两个文明建设、稳定和发展。厦门市文明办副主任洪荣灿对笔者说:厦门人对外来工的思考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犹如三级跳一样,一次比一次高,一次比一次认识深,也一次比一次思考的面广。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文明就像太阳一样照耀了几千年,但是,它现在光芒不在了,一轮新的太阳升起来了,这就是城市工业文明的太阳。在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将会吸引到城市和工业文明的链条中,这是一个既痛苦又充满希望的过程。毫无疑问,农民迸城,它将带着弱势群体的印记,在农业文明的环境中度过这段刻骨铭心的日子。这是一次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学习的日子。它将会给打工族们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城市一方,我们过去是抱着以免城市受伤害的心态来看待外来打工的。外来工大都是农民,它们是来自自然状态的人,比如随地吐痰、不讲卫生、不讲文明礼貌等等,这些积习若在城市环境中,无疑是对城市文明的伤害。这股力量是一种破坏力。因此,我们在第一阶段采取的多是以防为主的学习灌输。比如我们在培训时多讲《厦门市民文明公约》、《十不准规定》、《学员日常行为规范》等等。第二阶段认识到外来工是一支建设新厦门的重要力量。厦门越变越美丽,这份美丽有外来民工的功劳,他们也是美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既然他们能缔造美丽,本身也会因美丽而美丽。这就是说,他们是能动的,可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符合我们坚持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因此,我们把工夫用在外来工的培训上。1999年初,我们就成立了外来人员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厦门市劳动局傅火树局长任组长、丁以秩副局长、政治处刘光彩主任为副组长,领队、组长设办公室,办公室由厦门市就业培训中心负责。劳动局特意在劳动市场大厦一楼辟有400平方米的场地作为外来人员就业前培训用梯形教室。中心还投入100多万元购置电化教学设备两套、摄像机一台、29寸彩电10台、VCD机一台、专业功放两台等,另外还有400座的新式桌椅供学员们使用,中心还投人30多万元购买了多功能电化教学设备,在大楼三、四、六楼另辟出3000平方米的教室,作为培训场所。文明办成员和劳动局领导每人都是这个培训中心的授课老师,城市文明将从他们的口中具体生动地传导给外来民工,他们既是领导干部,首先还是城市文明的传播者。第三阶段适逢西部大开发方兴之时,根据民工不少来自西部和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识到,抓好外来人员培训,实际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