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人才支持,同样也是为西部大开发做贡献。现在离乡背井出来的打工者,大都是农村中有文化、思想活跃的年轻人,他们在城市的生命力一般在510年,一般过30岁之后就返乡,就像马儿眷恋草原那样,在这5到10年的时间里,城市就是他们的大学校,他们可以学到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所传授给他们的全部课程,当他们回到家乡时,正是派上用场的时候,他们可以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积极投入到西部大开发的洪流中。因此,培训中心特意加进科技含量较高和专业技能较强的课程。中心投资400余万元,建立电脑培训、电化教室、制冷、美容、美发、厨师、电拖、汽车驾驶、音控调音等教室。目前,中心已开设45个培训工程。仅从1998年至2000年元月算起,该中心就培训外来工1.6022万人,分站培训10.12万人。
这30多万受过培训的外来工,为厦门市的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厦门机电有限公司人事部负责人刘欣说,培训对企业来说意义重大,不仅减轻了管理上的负担,而且提高了职工素质与工作的积极性,还顾及了员工的利益,一举三得,确实是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
一位前来参加培训的学员对笔者说,福建从历史上就是一个移民的省份,自古以来就有一苇渡江、八姓人闽的传说,据说福建宁化石壁就是当年客家的祖地。史书上说,从西晋永嘉五胡乱华始,由于战乱、灾荒等原因,大量中原汉人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到宁化石壁,他们来自于8省50多个州县,然后再从石壁迁往别处,因此石壁就成了客家人的中转站,成为客家人心中的圣地。今天,我们又以客家人的身份出现在八闽大地,但是心境却大有不1司。古代客家大都走的是不归路,而我们则是客居他乡,不日还要重返故里。我们不仅仅是来打工挣份辛苦钱,还想把一些东西学到手,将来为改变家乡所用。你们知道,出门在外打工不易,在有些地方,遭人驱赶遭人骂,喝五吆六不如鸡犬,简直不拿我们当人看。但是,厦门市劳动局和市文明办却在全国率先办起了打工学校,不光教我们科学技术专业技能,还教我们精神文明,使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几年来,一批批打工者从这里走出去,他们在厦门市的各行各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且不断受到市民的称赞,用工单位越来越满意,厦门市越来越关注这支力量,一个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弱势群体转化为潜在强势的力量。说实话,我们对这里充满感情,称它为外来打工者的黄埔军校,称这里为新一代客家人的石壁村,我想这是我们几十万打工者的共同心声……
1994年春天,河南省漯河市率先在全国创办第一所文明学校,并且由此拉开了文明劝教活动,广大市民让一双双稚嫩的小手牵引着走进校园,学习文明知识,增强公德意识,提高文明素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漯河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是豫中南地区的重要枢纽。京广铁路纵贯市区,向西漯宝铁路与焦枝铁路相通,可直达重庆;向东漯阜铁路与京沪铁路连结,可直达上海,形成十字交叉道,沟通了同全国各地区的联系。漯河公路网以107国道和正在建设的京深高速公路为主干,形成八面来风之势。漯河依托较为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以火腿肠、方便面、罐头、饮料、造纸为主的工业体系,涌现出了以双汇集团、南街村集团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拥有一批享誉中外的工业品牌。
1999年,漯河市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从此,漯河人民掀开了一个崭新的城市文明和经济繁荣的历史篇章。
由于经济上的腾飞,才有城市人的规模发展。据资料显示,1982年,漯河市区人为15.034万人;1988年,市区人口31万人,比原来县级市的城市人口增加近三倍之多。城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