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提问和回答自有妙招
的口吻反问记者,这实际上就是间接否定了记者的提问。
(12)以少胜多
这种方法的灵魂是用最精练的语言回答最麻烦、最不好回答的问题,把拒绝用最少的话表达出来。但这种简洁不是直白而干脆的否定,而是在说话之前深思熟虑,舍去一切废话,以少胜多。
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后,美国新闻界一个突出的话题是猜测苏联有没有原子弹以及有多少颗。当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率领代表团访问美国时,在下榻的旅馆门前被一群美国记者包围。有记者问莫洛托夫:“苏联有多少原子弹?”显然,就当时的情况而言,这还是国家的机密问题,若是照实回答,一是泄露了国家的机密,二是正好让美国摸了底去。若不回答吧,又有失外交礼节。因此还真是个难题,但莫洛托夫不愧经验丰富,他只用了两个字,就巧妙地回答了这一难题。你能猜到是哪两个字吗?
莫洛托夫绷着脸吐出一个英语单词——“足够”。“足够”是个数理概念模糊的词,没有明说苏联当时有多少颗原子弹,很恰当地回避了这个不便公开的秘密。但是,这个词中又隐含着一种判断:即苏联有原子弹,不仅有,而且足以对付美国。这样又从另一个方面表达了苏联的自尊和力量。可谓言简意赅,恰到好处。
(13)避难就易
对一些十分难以正面回答的难题,不去正面硬碰,而是知“难”而避,从比较容易突破的方面作答,这是避难就易法的精髓,也是拒绝辞令中比较简单而机智的一种。
宋徽宗写得一手好字,常为此询问大臣:“我的字怎样?”大臣们也无不夸奖说:“您的字好,天下第一。”有一天,宋徽宗问米芾:“米爱卿,我的字怎么样?”米芾是书法大家,书法胜过宋徽宗,如恭维皇帝第一,必然要委屈自己;如夸耀自己第一,又必然会使皇帝扫兴,这还真是个不好回答的难题。聪明的米芾灵机一动,说:“臣以为在皇帝中,您的字天下第一;在大臣中,则微臣的字天下第一。”宋徽宗听了心领神会,不得不打心底佩服米芾的机智。
米芾若是正面地直接回答徽宗的问题,就必然要将自己与徽宗进行直接的比较,这样就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现在他另辟蹊径,将人依照身份分为两类,一类是帝王,一类是臣子。这么一分,就避免了他与皇帝之间的直接冲突,既赞扬了皇帝,使之高兴,也同时肯定了自己。
拒绝回答是语言交际中的一种逆势状态,必然在对方心理上造成失望与不快,大者令人暴跳如雷,小者令人微微颦眉。掌握拒绝回答的方法,就是要把由于拒绝回答而造成的失望与不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之内,使自己能从无法回答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又使对方能够接受拒绝而无可挑剔。
(14)围魏救赵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派田忌、孙膑带兵救赵。孙膑没有直接进兵邯郸,而是以重兵围攻魏国的都城大梁,使魏军不得不回兵救大梁,赵国之围自解。说话中的问答与军事上的攻防也有相似之处,把围魏救赵的方法用于拒绝回答上,就是不受对方提问的牵制,不跟在后面去回答问题,而是采取攻势,提出最令对方头痛的另一个问题,使其陷入自顾不暇的窘境,不得不放弃原来的计划。
请看一次某外国记者与某国外交官的这样一次答问:
记者:我想知道问题贵国所能采取的最后措施是什么?
外交官:请阁下相信,我们最终是会解决这个问题的。而我倒真有点担心,如果贵国的反政府运动继续发展下去,贵国政府是否仍有维持现行统治的能力?
在答问中,外交官先把记者提出的问题搁置起来,却另外提出一个最令某国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