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提问和回答自有妙招
头痛的问题,使其陷入无法回答的困境。这样,某记者提问所造成的攻势自行瓦解,而他也就无须对原来的问题做出任何回答了。
(15)回以自解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在有些时候,对方的提问是明知故问,想借你的口来证明一点什么,这时你就可以用回以自解的方法来回答,以免授人以柄。一次,黄文欢在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一位西方记者问:“你在给你的同胞的信中说越南已经不再是独立自主的国家,而是附属于外国,你说的这个外国是谁?”显然,那时的越南依附于哪个国家,并非什么秘密,记者是明知故问,并想由黄文欢亲口说出来予以证实。但黄文欢不想在此时此地对这个外国直呼其名,于是,机智地回答说:“你问这个外国是谁,我可以说。即使我不讲这个外国是谁,所有的人都知道它是谁。”巧妙地将问题扔给他自己来回答。这种拒绝回答的方法就像弹球一样,把对方抛过来的问题又顺势弹回去。既然是“所有的人都知道”,提出问题的人也一定知道,那就请他自己来做出正确的回答吧。
(16)模糊应答
这种方法的内容就是:努力寻找一些伸缩性较大、不甚精确的话语,来回答一时难以明讲的问题。
1986年3月6日,在我国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一个外国记者提问:“戈尔巴乔夫在苏共全会作了一次报告,你对其中的国际部分有何看法?”我国新闻发言人回答:“这个部分很重要,我们将注意研究。”这里就是使用了模糊应答法。这部分内容重要到什么程度,我们持什么看法,将从哪些角度研究等等,都没从正面作明确回答。告诉他的,只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想法或意思。这种方法在外交、对敌斗争等场合使用较多。如在答复对方的邀请时,常常说:“将在适当的时候访问贵国”。在涉及某些不便表态的问题时,就经常这样说:“对此,我们已注意到了。”“很遗憾,我无可奉告”等等。
(17)先发制人
先发制人重在一个“先”字,贵在一个“制”字。当你了解别人将要说一些对你不利的话或让你办一些你不想办的事时,你可抢先开口,或封、或堵、或围、或压、或劝(明确告之对方免于开口)、或截(打断对方的话题,用其它话语岔开)。这样就能牢牢掌握交际的主动权,达到自己拒绝的目的。
曹操准备攻打吴国。吴国主将周瑜足智多谋,精通兵法,是曹操灭吴的一大障碍。恰巧曹军中有一个名叫蒋干的人,与周瑜有些旧交,自告奋勇向曹操请求让他去东吴说降周瑜。曹操大喜,命令蒋干立即启程。蒋干风尘仆仆地到了江东,叫门人通报说,他要求见周瑜,周瑜听说蒋干来了,便知道他来干什么,不禁心中暗笑,我周瑜岂是这等朝秦暮楚,见利忘义之人,你未免太小看我了。他决定来个先发制人,挫败蒋干的企图。
一见面,周瑜便开门见山地说:“子翼不辞辛苦远道而来,是为曹操做说客的吧?”蒋干没有料到周瑜竟有这一手,毫无思想准备,被问得哑口无言,支吾了好久,才说:“我们老朋友相逢,怎样能说到这些呢?”席间,周瑜又对众将说:“这是我的同窗好友,虽然从江北来,却不是曹操的说客——你们不要怀疑。”并解下佩剑交给太史慈说:“你佩上我的剑作监酒,今天宴饮,只叙朋友交情,如有谁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就斩了他。”蒋干大吃一惊,始终不敢开口提劝降之事。宴后,周瑜拉着蒋干的手说:“大丈夫生于世上,遇到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听,计必从,祸福与共,即使是苏秦、张仪、陆贾、郦生那样的人再生,口若悬河,舌如利剑,又怎么能说动我的心呢?”就这样,周瑜用先发制人的策略,使蒋干始终不敢提起半句劝降的话头。后来,他自己反而中了周瑜的离间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