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章 光明行
《规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遵守国家的政策和法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不剥削他人劳动的个体经济,是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必要补充。从事个体经营的公民,是自食其力的独立劳动者……对个体经济的任何歧视、乱加干涉或者采取消极态度,都是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都是错误的。”

    《规定》如同空气清新剂,荡涤了个体户合法身份周围的污浊空气——“自食其力的独立劳动者”。日后,在政策不断左右摇摆中生存并发展的个体户们,不断刺激着中国,直至促成温州的民营企业力量的苏醒,并最终以非公经济的身份占据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邱光和正是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时期浮出了水面。

    在温州,邱光和也算是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父亲早年患病丧失劳动能力,养家的重任由母亲和大他四岁的姐姐承担。家境贫寒,但父母坚持要求他读完初中和高中。

    高中毕业,面对挣扎在贫困边缘的家庭,心中内疚的邱光和最终放弃高考,报名参军。他希望通过军营的磨炼闯出一条人生新路,为家庭做些什么。4年后,他退伍回乡,成了人民公社半脱产干部,负责过宣传、民兵、共青团工作,受公社委派担任社队企业的厂长和书记。可是,40元的月工资根本无法改变家庭的困境。不甘受穷,要出人头地,厂长邱光和燃起了闯荡商海的激情。

    一次在国内跑供销时,邱光和偶然发现: 温州本地最紧缺、需求量最大的彩电、电扇等商品,外地多滞销;当地供大于求的鞋和旅行席等,外地多紧俏。于是,1981年,邱光和与两个朋友一起创建了瓯海娄桥家电公司。因为三人决策意见常发生冲突,他干脆借钱买下朋友手上的股份。

    邱光和做家电生意极其注重口碑,一件小事即可说明全部:

    一位教师购买彩电,讨价还价。邱光和告诉她: 一台彩电利润50元不到,不要还价。这位教师接受了价格,顺便说了一句:“我们夫妻俩都是教师,经济困难,价格是低一点好一点”。邱光和听后,只收了彩电的成本价,还负责送货上门。不久,这位教师称彩电无法看到图像。邱光和就派人上门维修,发现显像管被烧坏了。为此,邱光和打报告给厂方,要求解决。厂方查明是使用不当引起,拒不赔偿。邱光和做厂方工作,希望按成本价560元提供显像管,自己负责安排人免费维修。可是,由于家庭拮据,这位教师却付不起这560元。邱光和觉得作为教师辛辛苦苦教书育人,于是帮忙垫付了这笔钱。

    事后,教师夫妇写了一封感谢信投递到市消协表扬邱光和。感谢信无意间推波助澜,给邱光和做了最好的广告宣传,他很快成为温州城内口碑最好的彩电销售商。从这时开始,邱光和陆续在温州开设了80多家销售网点,家底达到千万余元,直至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席卷了他的门市部和仓库上千万存货。仅仅一夜之间,邱光和就损失了200万元。面对一片狼藉的门店,他欲哭无泪……

    这一年,这个国家还是先进与落后共存,未来与传统争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不断呈现,当了五年文艺兵,李涛终于做出了一个重要的抉择。此后,在有限的时空中,他将自导自演一部百感交集的人生悲喜剧,折射温州30多年的时代变迁。

    温州民营经济开创时期的那些可称之为杰出人物中,李涛在许多方面独一无二。他从小体弱多病,刚出生时居然不会说话,在保温箱内放置8小时后,才被医生“拍”出声音。3岁患上麻疹,注射强心针无效,医生发出死亡通知书。在用毯子和草席包裹着送往太平间的途中,保姆感觉到一丝动静,从而将李涛从死亡线上救回。

    另外,与温州大多创业者出身草根不同,李涛出身于军人家庭,母亲一家在新中国成立前曾是上海的民族资本家。他出生于20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四海皆商机·温州人的创富史(1978-2010)简介 >四海皆商机·温州人的创富史(1978-2010)目录 > 第三章 光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