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七章 金融大灾难
缺少。于是,张文荣做起废铜生意,且事业越做越大。

    老滕并没有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他要实践自己的誓言: 为中国的玻璃钢事业,奋力拼搏,再创奇迹!这是篇主旋律味道很浓的文章,满足打造一个时代偶像的所有标准。只是当时的鲁冠球名气实在太大,且温州这年发生的事情确实太多,文章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关注。滕增寿真正引起国内外关注,成为温州经济的形象代言人,还要再等两年。

    这些严格而规范的规定,在精明的苏方中看来并非无机可乘: 东风信用社依托于他的东风家具厂。这是一家企业——即使全部由企业控股,他个人不占任何股份,也和他个人控股并没有太大区别。

    硬币的另一面

    《人民日报》的表扬文章,其实还有这么一篇: 《奋力拼搏,再创奇迹——记温州玻璃钢建材厂厂长滕增寿》: 奇迹,与滕增寿紧密相连。

    杨嘉兴并不认识董朝才,只在电视新闻中知道董住在市政府招待所。1986年10月29日清晨,杨嘉兴来到市政府招待所苦等,一直到晚上,才等到董朝才。在二楼董的房间,近50分钟的时间里,董朝才耐心地听完杨嘉兴关于信用社的规划后,给人民银行主管领导打了电话:“温州金融体制改革,就让杨嘉兴先来试点。”

    邓先生上台后,工业产量也急剧增长。重工业仍由国家经营。但是私人开办轻工业受到鼓励。

    较之于张文荣,王振滔算是一个相当老实的商人。

    接下来的两年,问题层出不穷,矛盾全面爆发。

    如此大张旗鼓的作秀活动,既是苏方中在为自己制造辉煌,也是他自我毁灭的开始。因为“很有钱”的他事实上并没有太多的钱。所以,在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情况下,他以“无风险、高利息、信用好”为诱饵,提供“认购券”——到期还本,利息每三个月发还一次,本金到期一次性偿还——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1986年新年刚过,杨嘉兴兴致勃勃地赶到温州市人民银行咨询。没等话说完,对方明确表示: 办私人银行完全不可能。

    一名在云南大理经销草编制品的苍南灵溪人,在大理街头转悠了半年也没卖出几张草席。眼看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情急之下,此人来到大理州政府表明处境。

    无独有偶,6天之后,中国第一家私人独资控股的城市信用社——东风信用社正式挂牌。信用社创立者苏方中,一夜走红,若干年后还被某些媒体和机构选入《共和国之最》予以广泛宣传。

    1986年,从武汉回温州过春节,王振滔路经南昌,随朋友参观了一个展销会。他注意到皮鞋卖得最好。老乡告诉他,推销皮鞋比较稳定,利润较高,可以尝试。

    然而“抬会”以信用作基础,其在法律保护上的缺失将成为其短板,制约着这种信用金融的未来发展。若遭遇信用危机,大规模的群体事件将成为不可避免的注脚。1985年,人们沉浸在“抬会”高回报的片刻喜悦。更多的人带着更多的钱涌入会主家中,或许用“疯狂”来形容都不足以表达当时的情境。

    他包飞机,把温州的头头脑脑以及新闻界等100多人请到深圳,参加中南大厦新闻发布会。仪式场面之大、耗资之大,至今都让参与者记忆犹新。

    有人为此归结原因为,温州政府内部的精英与知识分子实现了真诚的衔接,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存在于政府内部,他们拥有双重身份。温州经济的现实,使这些人坚信,中国的改革从经济到政府体制,都可以通过温和渐进的方式进行,对现有秩序的摧毁,无益于所有阶层的利益。正如,即使无法得知看到费孝通的文章后,董朝才心里会有怎样的滋味,但无可辩驳的是,这位原本对私营经济心怀质疑的新任温州一把手此时的心态正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四海皆商机·温州人的创富史(1978-2010)简介 >四海皆商机·温州人的创富史(1978-2010)目录 > 第七章 金融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