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北非的激烈厮杀
1.“沙漠之狐”
意大利从来就把地中海沿岸的非洲和小亚细亚看成自己的生存空间,当欧洲大陆上的法国已经战败,英国被打得焦头烂额时,墨索里尼觉得在非洲向大英帝国挑战,扩大意大利北非殖民地的机会来了,他想重建罗马帝国的辉煌。对于英国来说,北非殖民地的丧失,意味着地中海生命线不保,近东石油生产地和其他经济利益的丧失,同时还将危及远东殖民地的统治。
意大利军队在非洲展开两个集团军:东北非集团军约30万人,北非集团军约23万人。1940年7月初,意军从埃塞俄比亚向英属苏丹和肯尼亚内地进攻,不久进攻范围扩大到索马里,经两个星期战斗,意军击败了兵力和装备都处劣势的由非洲和印度人组成的殖民地部队。8月18日,英属殖民地部队退过海峡撤往亚丁。
意军在东非取得战果后,决定在北非采取攻势,占领英国在地中海主要海军基地亚历山大港和苏伊士运河。驻在利比亚境内的意军为第5军团和第10军团,前者面对突尼斯,后者面对埃及展开。1940年9月13日,格拉齐亚尼元帅指挥意军第10军团约8万之众,从昔兰尼加向东进攻,英军经过短时间的抵抗后,全面后撤。意军进攻第一天便占领军事重镇塞卢姆,并开始追击,但因后勤供应中断和运输工具不足,只前进了50英里,在西迪巴腊尼便裹足不前。英军利用意军消极等待的近两个月时间,得到了两个师的补充。12月9日,英军中东军总司令魏内尔下令转入反攻,英军在利比亚前线指挥官阿康纳将军指挥下,以275辆坦克为先导,采取侧后迂回加正面突贯的策略,将意军第10军团彻底击溃。到1941年2月6日,在两个月的交战中,连克塞卢姆、巴尔迪亚、托卜鲁克、班加西,向西推进了500英里左右,英军伤亡代价不到2000人,俘虏意大利官兵13万人左右。意军还损失近400辆坦克和1290门火炮。格拉齐亚尼几乎全军覆没,只得龟缩在的黎波里这个最后立足点。就在英军再稍加一点劲,就可把意军一鼓荡平时,丘吉尔命令魏内尔在北非留下最少限度的守军,抽调主力开往希腊。这就给德国人来到后,在北非燃起的燎原之火留下了一颗火种。
1941年2月初,英军已在苏丹和肯尼亚集结了15万军队,在戴高乐将军“自由法国”部队和埃塞俄比亚军队的支援下,开始在东非发动全面反攻。经过三个多月的战斗,意军土崩瓦解。5月20日,意大利的埃塞俄比亚总督兼东非军总司令奥斯塔公爵率部投降,意军被俘约23万人。至此,墨索里尼在非洲的赌博几乎输了个精光。
意大利军队的崩溃再次验证了俾斯麦的一句话:意大利有狮子般的胃,却只具备一副老鼠的牙齿。在北非殖民地几乎丢尽后,墨索里尼不得不放下架子向希特勒求援。德国此时对苏联的进攻正迫在眉睫,对开辟欧洲以外的战场不感兴趣,但希特勒考虑到如果意大利丧失非洲,会危及墨索里尼在国内的地位,进而有可能失去一个主要伙伴。因此决定先派少量的兵力,来帮助意大利人维持北非的局面,等欧洲大陆上尘埃落定,再集中力量收拾非洲。1941年2月6日,希特勒召见德国坦克悍将埃尔温·隆美尔,任命他为非洲军军长,前往北非援救意大利人。根据双方的约定,意大利在北非的所有部队都归隆美尔指挥,为照顾墨索里尼的面子,隆美尔名义上归意大利北非军总司令巴斯蒂科指挥。
德国的非洲军由第5轻快师和第15装甲师组成,此外,意大利的一个坦克师和一个步兵师也赶往增援。加里博迪代替格拉齐亚尼担任北非意军的指挥。1941年2月12日,隆美尔到达的黎波里。两天后,一艘德国运输船冒着风险运来了第一批德军,一个战防营,一个搜索营,第二天上岸后,在的黎波里市中心游行一番,以壮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