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叩问历史: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在哪里?
了食品营养。同时,农民的赋税却低于以往任何时候(直到1770年清政府开始提高农业税率)。
同时,中国的国土面积也得到很大扩张,从1680年的600万平方公里,扩张到1820年的1200万平方公里——1697年征服蒙古,1683年征服台湾,1720年西藏进入清帝国版图,1757年将新疆纳入版图。福建的茶叶、景德镇的“官窑”和很多地方数不清的“私窑”烧制的瓷器远销海外,创造出巨额贸易顺差,白银滚滚而入。1820年,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整整三分之一,人均GDP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90%,体现了管理经济的高超技艺。
然而,“康乾盛世”不会永远持续。清朝中后期,腐败日益严重,农业税率一再提高,农民起义时有发生。尽管1820年之前农业生产率获得较大提高,但此后一直到20世纪末邓小平改革开放,中国的农业生产率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大运河淤塞,黄河堤坝年久失修,粮食和其他货物在国内难以运转流通,乡村越来越频繁地受到洪涝灾害的侵袭。政府失去了民心。
正如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很多朝代曾经所为,一旦国家变得虚弱,中央政府就会进一步关闭门户——当经济下滑的时候,闭关政策也会加速。到19世纪40年代,清政府没有专门的外交机构,没有沿海防御工事,对外部世界知之甚少。并非由中国挑起的与外国势力之间的紧张关系,在生成并加剧。这些西方国家日渐强大,而中国的衰落日甚一日。19世纪中叶,英国每年买入中国茶叶,英国商人开始对只买不卖的贸易局面感到沮丧。出于扭转贸易失衡等目的,一艘艘装满鸦片的船只驶入中国。1839年两万箱鸦片被查获并在虎门销毁后,英国商人怂恿英国政府发动战争,并且,他们达到了目的。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海军控制了香港岛。其他外国势力纷纷效尤,在中国多个“通商口岸”划分地盘,设立租界。到1917年,19个国家控制或实际影响着中国92处港口(只有48处保持了海关关卡,其余均为外国船只的“停靠港”)。
整个国家内部也四分五裂。1850年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运动首领洪秀全揭竿广西,在农民中享有巨大威望,一时应者云集。太平天国后定都天京(今南京),一度占领了半壁江山。太平天国提出打倒清王朝统治,驱逐外国侵略的口号。洪秀全不仅是个民族主义者,也是早期的理想主义者。在土地政策方面,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规定消灭一切私有财产,实行共有财产制和平均分配。洪秀全实行清教徒式的管理方式,规定禁赌、禁鸦片、禁酒(或许他相信赌博、鸦片、酒精会削弱这个国家及其百姓)。有学者将洪秀全视为最早的共产主义者。但是,洪秀全的政权很快暴露出纪律松散、腐败、权力争斗激烈、治理能力差等问题,未能获得国内精英的支持。186年,太平天国最终被清政府和外国势力联手残酷绞杀。
然而,清王朝的命数未能延续多久,慈禧太后穷奢极欲的生活,华丽浩大的皇家工程进一步削弱了清帝国的财政实力。1912年中华民国的诞生宣告了清朝统治以及封建帝制的终结。
历史的车轮迈入20世纪,但在探讨国民党失势大陆和新中国经济建设得失之前,值得追问这样一个多年来困扰中外学者的问题: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曾经辉煌富庶无人比肩的强国为什么会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包括麦迪逊在内的一些学者,将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归结为官僚体系。对于经济而言,官僚体系既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有着消极的制约影响——维持其利弊之间的微妙平衡,时至今日仍是大多数经济体必须面对的难题(我们将在第八章详细谈到这个问题)。
中国官僚体制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