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章 收入差距: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20世纪50年代,由于禁止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农村地区缺乏工业,全国大部分私营粮食市场被关闭,意味着农村人口整体上比城市人口更为贫困。据托马斯·罗斯基估算,这一时期城乡收入之比已高达5倍或6倍。

    所以,改革开放前中国是收入十分平等的社会主义天堂的神话或许可以被打破。当时不仅经济基础薄弱,百姓生活贫困,而且也存在着收入不平等的问题。

    巨变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使得那些拥有资本、技能、创意或者“寻租能力”的人可以迅速利用手中的资源增加个人收入;而那些没有这些条件的人,在国企打破铁饭碗,取消福利分房、社会保障和其他补助之后,日子则相对难过些。在这种半市场化的经济体制中,某些行业国有企业的职工收入增加,而那些未能及时适应新形势的国企的职工工资降低,福利减少。因此,城市内部整体收入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也随之拉大。

    在农村地区,土地承包到户之后,勤劳、擅长农耕并获得了肥沃土地的农民有机会创造更多收入。乡镇企业家和奔赴城市寻找机会的农民也得以改善其经济状况。90年代初农产品价格上涨也使所有农民受益。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拉大。但同时,农民工的迁徙和粮食市场的发展意味着,土地的质量如何,对于决定农民收入的重要性降低。这也就意味着不同农村地区间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在下降。

    但抛开收入差距不谈,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是,每个人都变得更富裕了。世界银行的学者马丁·拉瓦雷(Martin Ravallion)和陈少华的研究发现,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农村人口的占比从1980年的76%下降到1987年的22%。“Cy Reduction”,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82(1),2004这期间,中国的绝对贫困人口大大减少。但在这之后,不幸的事发生了:脱贫方面的进展陷于停顿。农村地区整体收入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得到增长之后,90年代中期至后期一直保持平缓态势。1987年,16%的农村家庭收入不足农村中等收入的一半。1995年,这一比率降至7%。2001年农村家庭收入不足中等收入一半的家庭占比又上升到11%。90年代农村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加深,这支持了我们在第四章讨论的黄亚生的观点。

    同时,农村内部的收入不平等问题在改革之初就比城市内部更严重,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这一问题虽有恶化,但程度十分有限。根据本杰明等人的数据,1987年中国农村地区基尼系数(衡量不同农村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异)为0.32,到2001上升到0.37。也就是说,基尼系数和收入不平等并不是农村地区的头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农村地区整体收入增长停滞。

    在此期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收入差距有所扩大。987~2001年,整体基尼系数由0.37上升到0.44,目前这一系数为0.45。基尼系数的上升显示收入差距扩大,也令政策制定者十分头疼。许多中国学者甚至认为收入差距水平仍存在低估。

    灰色收入

    这里我们借鉴国民经济研究所王小鲁教授的研究。王小鲁,《我国的灰色收入与居民收入差距》,《比较》第三十一辑,2007年7月。2006年,王小鲁进行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收入调查,调查方法是请访问者去了解他们的亲朋好友的收入情况。因为他认为这比陌生人入户调查更能反映出真实的收入水平,并向每个受访者保证调查资料的保密性。他的调查结果既令人吃惊又在预料之中,调查结果显示居民收入水平要远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国经济之路简介 >大国经济之路目录 > 第五章 收入差距: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