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中国崛起意味着什么?
及一部分低收入家庭。其他人不得不自掏腰包购买私人医疗保险,或参加雇主医保计划,那些没工作或没钱购买保险者——约占美国总人口的15%——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因此,那些生活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很可能过着不够健康的生活(健康是与财富联系在一起的),要向私人医保机构缴纳较高的保费。
紧急情况下,医院有义务对每一个人实施救护和治疗,但仅限于紧急情况,在美国一些城市,流传着医院付钱给救护车,让他们不要把没钱治病的病人拉到医院的骇人传闻。一旦不幸发生疾病,无医保者必须支付一大笔钱。
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失业是巨大的麻烦的原因——不仅失去了自己的医保,而且可能丢掉了整个家庭的保障。并且,由于相关费用上升,雇主也在不断压缩雇员的医疗保险支出。1950年医疗保健支出在美国GDP中所占的比重为5.2%,到2005年上升为16%。这意味着,即使你有工作,也未必能享受医疗保障。
缺乏普遍覆盖的医保,使得美国在富裕国家中显得十分另类。在欧洲大部分国家,政府以税收或保险承担大部分的医保费用。具体提供医疗服务的既有公立医疗机构也有私人机构。也有的国家采取这样的做法,即政府既以税收支付医保,也提供医疗服务。采用后一种模式最典型的是英国,被称为“全国健康服务”(National h Service,以下简称NhS)。身为一名英国人,我可以走进任何一家诊所或者医院享受免费诊疗。全国范围内NhS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差距很大,存在多种不同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就医(住院)等候时间过长广受诟病。自1997年以来,工党政府加大了对NhS的资金投入,大幅提高医护人员薪酬,但很多人觉得医疗服务质量并未取得预想中的明显改善。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在医疗保险税之外仍然购买私人医疗保险。这样在发生疾病的时候,通常可以得到比NhS系统快得多的治疗。
尽管也存在很多弊端(NhS作为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出现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存在的一切问题),但很重要的一个好处在于,任何人,不论富人还是穷人,都能够得到一定质量的医疗服务。再者,这一保障不与是否就业挂钩,也无关你所在的公司是否是医疗服务机构的会员,也不在乎你是否为英国居民。这是英国社会倡导并培育机会均等理念的最有力的方式之一。无论你生在何种家庭,都有机会享受平等的医疗待遇。这一体系的很多批评者认为,由政府来运作医疗体系必然导致效率低下。某些美国右翼势力以“社会主义化的医疗”来抨击政府提供医疗服务。的确,英国和其他政府参与的医疗体系显然存在官僚化的弊端。但是,在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人均医疗支出为全世界最高——2004年达到人均6100美元,远高于欧洲。各类医疗服务机构在利益驱动下的竞争意味着医疗费用会被降低。但美国医疗成本高的一个原因是行政成本。医疗服务机构要向会员提出上百个问题,尤其是会员不得不接受治疗时,通过无比复杂的审核程序确认哪些费用可以赔付,哪些药品、哪些医院不在赔付之列。审核的烦琐程度足以让每个人在这一大堆表格前崩溃,也给上千名审查这些表格的人带来了巨量的案头工作。此外还有广告、销售成本,这些都加大了成本。
如果这些还不算什么,那么还有更糟的,美国医疗服务体系在质量方面的很多衡量指标都不佳。一个明显的问题是,该体系不鼓励数百万无医保者在身体不适时就医。在中国也有这种情况。病了不敢上医院,因为太贵了。一直拖到实在扛不住才去医院,花的钱也更多。如果得的是传染病,病人又扛着不去医院,那就会产生公共卫生问题。
以上只是一些很笼统宽泛的描述。美国的医疗制度十分复杂,涉及很多难题。政府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