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的重生
检讨背景:
2005年,台湾杂志做了一期叫“转型”的专题,在该期杂志的卷首语中,作者用《老鹰求生法则》作为标题,以老鹰40岁时换毛以求重生为寓意,形容台湾企业已处于转型期。李东生有没有看到这篇文章无从知晓,但在2006年7月,他以一篇《鹰的重生》之铭文,让中国企业界为之动容。在不知不觉中,李东生与他的tCL集团不经意也来到了转型的生死攸关时刻,便如同武林高手冲“任督”二脉一般,过则一日千里,滞则前功尽弃,偏生在彼时彼刻,李东生的tCL1处于进退维谷间,20年发展尽系国际化一役。
就在2005年,以tCL收购法国汤姆逊,联想收购IBMPC事业部为标志的中国企业国际化浪潮汹涌而至,一时间举国沸腾,联想与tCL尽享无上荣耀。但所有的光环在岁月的洗礼中铅华退去,国际化战略在2006年露出残酷的一面:收购之时,李东生曾许下“18个月扭亏”的豪言,但此语终成东逝水:
tCL移动尽管实现扭转,却几乎丢掉了大半国内江山;2006年上半年年报出炉时,中国公司界再次沸腾,只是这次是为tCL半年巨亏7.38亿元人民币而感到讶异。
面对此情此景,李东生曾经的豪言壮志为沉思所代替,他先是作了《鹰的重生》一文以表自己反思之意,接着又带领着集团高管重走长征路,到延安“寻根”;他重温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告诫员工,“只有战略的持久战,才是争取最后胜利的唯一途径”。他承认,tCL完成国际化的时间还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他意识到:“问题在我们企业内部一直存在着,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使这些问题比较集中地暴露出来,而这些问题在我们企业的发展中迟早是必须解决的。”为此,他痛下决心,开除了跟随他多年的老臣子袁信成、郑传烈、胡秋生、吕忠丽等,引进新鲜血液。2006年9月,tCL宣布欧洲重组方案,有媒体称之为“敦刻尔克”式的大撤退。
李东生的《鹰的重生》正是拉开这场流血的“转型”的“开卷语”,虽然直到2007年,tCL的重生还未到来,但此文至少表现了一个中国企业家的信心与勇气。
这是一个关于鹰的故事。
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
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作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这时,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脯;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捕捉猎物;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翅膀变得十分沉重,使得飞翔十分吃力。
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的蜕变。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并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
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鹰会用新长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曱一根一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当新的趾甲长出来后,鹰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
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鹰重新开始飞翔,重新再度过30年的岁月!
这篇有关鹰的文章让我感触颇深,由此更加深深体会到tCL此次文化变革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经过20多年的发展,tCL已经从一家小企业发展成为一家粗具规模的国际化企业,但一些过往支持我们成功的因素却成为阻碍我们今天发展的问题,特别是文化和管理观念如何适应企业国际化的经营成为我们最大的瓶颈。其实在2002年我们已经非常强烈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7月15日企业文化变革创新的千人大会上,我大声疾呼推进企业文化创新,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管理观念和文化上存在的一些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