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失败的15个基因
而帝王的欲望在这个强调法制和平等的国家里必定会受到压抑,这种被压抑的欲望在狂热的商业时代,在一个虽小但可以自己主宰的商业王国,便开始以几何级数分裂出来,最后就会破坏起码的商业规律,冲破道德的任何约束,对社会造成伤害。
牟其中就是一个具有帝王欲望的“企业家”,除了一笔众所周知的生意外,我们找不到南德集团的任何企业行为,他能做的就是制造概念,颇有帝王将相指点江山的气势,牟其中要的就是这种感觉。
还有一个人物,就是德隆的唐万新。他喜欢打猎,经常开着一辆丰田越野车,游猎新疆各地。据说越是凶猛的猎物当前,他越是莫名兴奋。裕民县有一个农庄,他在会议室里挂了一块大匾,上书“唯我独尊”4个字。
表现二,无论企业有多少员工,实际上总是由一个人决策。
分析中国企业失败的大部分案例,都可以找到这样的特征。不管这个企业家请了多少专家做顾问,不管他找了多少精英做战略研究,不管他是否请了麦肯锡做管理咨询,实际的决策都是由一个人作出的,因为他的组织结构和决策机制决定了他是一个人决策。一方面,他所掌握的信息和咨询顾问不对称,咨询顾问也只能在合乎商业逻辑和规律、在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去设计解决方案。所以,这些解决方案实际上对企业家没有任何用处,因为企业家的思想早已不受规律和道德的约束。另外一方面,他的的确确是“个人领导”,因为企业是他一手带大的,即使这个企业是国有性质的。如果这些企业的失败已成为历史,中国企业家从中学会了真正的组织领导那也是值得的。然而我们担心的问题是,历史将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再重演。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式企业领导有什么特点。包括国内的一些国有企业在内,企业领导人的知名度大于企业品牌,“个人领导”特色并没有任何改变。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一个拥有2万多员工的企业中不设副总经理,实行“君主式”
领导。这家企业的老总曾表示:“在我们公司,只有我一个总经理,没有副总经理。因为搞企业与打仗一样,机会来了,要快速反应,及时决策。没有强势领导就做不成事情。”这是具有典型中国式个人领导特色的案例!中国企业家要实现对个人领导的超越,这其实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前提。
关于“一人机制”最戏剧性的一幕出现在1992年9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到三九集团视察,看后十分满意,临走时朱镕基提出要跟药厂的领导合影留念。他对赵新先说:“老赵,把你的那些副厂长叫来一起照。”赵新先说:“副总理,我这儿没有副厂长,领导就我一个人,我是厂长、书记、总工程师一身兼。”
令我们感到困惑的是,历史往往呈现惊人的相似。这“一人机制”在杭州的娃哈哈集团上演了。
宗庆后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一位深刻理解中国国情的企业家。但是,“娃哈哈”品牌的成功也无法掩盖宗庆后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致命失误。公司治理结构极为混乱,董事会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董事长与总经理均由宗庆后一人担任,公司不设副总经理,部门总监直接向宗庆后汇报,几乎所有决策均由宗庆后一个人作出,公司主要依靠宗庆后多年来所积累的威信与经验运行。因此,对于整个娃哈哈而言,事实上这隐藏着极大的风险,一旦宗庆后退休了,整个公司将如何运转?公司治理结构建设滞后,应该是企业家宗庆后近年来最大的失误所在。
表现三,一人控股或家庭控股。
中国的许多中小企业经营者,创业之初只凭个人能力打拼,他们精力过人,而且才能非凡。但是,过分迷信自己个人的才能,很容易成为自己才能的“奴隶”,往往取得一时的成功,事业难以长久。为什么?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