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生活在冬天里的企业
为跃身为全球少数几家能生产StP设备的厂家之一。1997年,邮电部移动通信局招标建立自己的信令网,最终华为和阿尔卡特各中标1/2。
华为创业初期效法了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选择了跨国公司无暇顾及的县城为突破口。例如,爱立信只有3-4个人负责盯黑龙江的本地网,华为却派出200多人常年驻守。销售人员从基层做工作,通过各种方法鼓动基层电信部门领导试一下华为的产品,以性能打动客户,逐渐打开了市场。《华为基本法》第22条将公司的经营模式总结为:
抓住机遇,靠研究开发的高投入获得产品技术和性能价格比的领先优势,通过大规模的席卷式的营销,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正反馈的良性循环,充分获取机会窗的超额利润。不断优化成熟产品,驾驭市场上的价格竞争,扩大和巩固在战略市场上的主导地位。
技术立足
中国公司普遍缺乏核心技术,但华为是个例外,现在华为公司平均每天申请3项专利,成为拥有专利数量最多的中国公司。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管理层的远见。任正非说: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市场手段是IPR,将来的市场竞争就是IPR之争。
1995年,华为北京研究所成立,负责数据通信业务;1997年,华为上海研究所成立,负责移动通信业务。公司相信,只有将全部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才能取得突破,并将“每年从收入中拿出至少10%投入到技术研发”写入《华为基本法》。在电信行业最不景气的2002年,该比例达到17%。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也大大提升了公司的研发实力。截至2005年6月,华为建立了10所联合研发实验室,其合作方包括texas Instruments、Motorola、IBM、Intel、Angere Systems、Sun Microsystems、Altera、Qualcomm、Infineon和Microsoft等。在《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一文中,任正非说:
我们是瞄准业界最佳,现在业界最佳是西门子、阿尔卡特、爱立信、诺基亚、郎讯、贝尔实验室……我们制定的产品和规划管理都要向他们靠拢,而且要跟随他们并超越他们。
客户至上
由于华为是一家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客户不相信华为的设备能用。华为相信客户是可以感动的。1999年,华为在内蒙古召开第一台华为移动交换机(GSM)开通及现场观摩订货会。为了让潜在客户到现场参观,华为斥巨资从美国租用了一架直升飞机,把客户运到内蒙古,并从上海紧急空运了一批大闸蟹和高级厨师到现场。很快,大额定单纷至沓来。
华为是一家高度客户导向的企业,公司提出的口号是“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惟一理由”。公司将客户满意度作为从总裁到各级干部的重要考核指标,并委托盖洛普公司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任正非说:
客户需求导向蕴涵在员工招聘、选拔、培训和考核各个环节。我们给每一位新员工培训都要讲《谁杀死了合同》这个案例。我们注重人才选拔,但名牌大学前几名的学生不考虑,因为我们不招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他们很难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华为文化就是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文化。
一些人员片面追求技术进步,所开发的产品严重脱离市场需求。为此,华为开展了反幼稚运动。任正非将所有坏的板材作为“奖金”发给那些设计失误的人员,要求他们摆在家里的客厅中,时刻提醒自己给公司带来的损失。为避免研发人员盲目追求技术先进,公司规定每年必须有至少5%的研发人员转做市场,同时一定比例的市场人员转做研发。华为高层办公环境相当朴素,只有任正非一人有单独办公室。但是,公司在营销和研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