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案例二 联想:中国代表的困惑
    在与中国公司有关的几场跨国并购案中,联想并购IBMPC是最独特的一次。这种独特性体现在很多方面,甚至有点复杂,但历史过后的几个细节却让人难以忘怀:

    2004年12月8日上午,柳传志满面春风的走进了北京五洲皇冠假日酒店的联想新闻发布会现场,在他满怀激情的宣布联想收购IBMPC后,很多记者还记下了他不经意吐露的几个数据:跟IBM谈判此次收购,联想用了13个月时间,双方签署的协议高达1米以上……几个数据掷地有声,在随后的时间里迅速传播于互联网上,传为一段佳话。

    而与上面的两个数据相比,柳传志的另一番话又传递了更多的信息。在面对记者的追问时,柳传志坦陈3年前第一次跟IBM谈及此问题时,他都惊呆了,因为在那时的他看来这不亚于一个“天方夜谭”,是“连想(联想)都不敢想的事”。

    事实也确实如实,整个业界都震惊于2004年12月8日的这次事件,尽管此前联想因更换标志、加入奥运会tOP赞助等事件而一直处于舆论中心,同时2004年早些时候tCL并购法国汤姆逊事件又让媒体兴奋了一回,但当联想并购事件一公布时,舆论再次沸腾了,在媒体的报道中,一再地强调IBM是个人PC的鼻祖,是美国精神的象征,联想并购IBM是史无前例的盛事……这样的荣誉将联想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推到了媒体关注度的极致,12月14日,联想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在短短6天内,有22.4万条新闻指向了联想的并购事件,联想受宠若惊。

    不过历史总是如此,它会给一个事件戴上玫瑰色的光环,但同时也会亲自洗净铅华。2005年第四季度,联想财报亏损9.02亿港元!虽然业内人士解释是联想在做平并购的帐务才会如此公布,但此数据依然给众多关注者蒙上了不解的阴影;而直到2006年8月3日,联想才姗姗公布了2006年第一季度的财报,在这份精心制作的报告中,联想将一季度的收入标注在35亿美元的整数上,公布的利润是500万美元,同期2005年的利润是4590万美元……一时舆论惊呼,联想怎么了?

    与当初铺天盖地的骄傲和赞赏相比,当玫瑰色的花环退却时,事物真实的一面才会显露。事实上对于联想并购IBMPC案,业界的疑虑一直存在,而且这种疑惑是先天性存在的,因为联想与IBM的故事远在合并之前就开始很久了……

    IBM:优雅的转身

    如果这世上有人会知道柳传志的心思,那下面这句古谚不知会否在柳传志心里留下深刻印记?“只有买错的,而不会有卖错的。”

    对于IBM的追溯,要回到上世纪80年代。1981年,由IBM制造的第一台个人电脑面世,由此也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从那以后,迅速崛起的个人电脑市场,将IBM公司带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几年以后,这家由小小电脑起家的公司已然成为一个“蓝色巨人”。而这种情况直到另一个人的诞生而转变,1985年,年仅20岁的戴尔对他父亲说,他要放弃大学,因为他找到了打败IBM的办法。事实也的确如此,1985年成立的戴尔公司此后一直作为IBM公司的强大对手存在着,到90年代,世界个人电脑市场已然发生了改变:曾经缔造了商业奇迹的IBM个人电脑业务,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亏损,到1998年,其PC业务的亏损达到了9.92亿美元,而同期,作为竞争对手的戴尔电脑却一直保持着赢利状态。而世界个人电脑市场也迅速出现分化,后期的一些品牌不断崛起,惠普、东芝、索尼等都在世界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这进一步压缩了IBM的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IBM发现世界趋势也在改变:经过长时间的调研,IBM预测计算机硬件方面的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案例(第五辑):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困简介 >案例(第五辑):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困目录 > 案例二 联想:中国代表的困惑